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

ID:51980819

大小:1.3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6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_第1页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_第2页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_第3页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_第4页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病机第二节-阴阳失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病机第二节基本病机二、阴阳失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机变化。阴阳失调是寒热病证的病机1.阳偏胜(阳盛)【概念】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阳邪偏盛、功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而热量过剩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临床特点】热、动、燥2.阴偏盛(阴盛)【概念】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阴邪偏盛、功能抑制、机体反应性减弱而热量不足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临床特点】寒、静、湿(一)阴阳偏盛(二)阴阳偏

2、衰1.阳偏衰(阳虚)【概念】机体阳气虚损,温煦、推动、气化等功能减退,出现虚寒内生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亢,临床表现为虚寒证。【临床特点】以肾阳虚为根本2.阴偏衰(阴虚)【概念】机体阴液不足,凉润、宁静、抑制等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出现虚热内生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盛,临床表现为虚热证。【临床特点】以肾阴虚为主(三)阴阳互损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原理:阴阳互根条件:肾阴阳失调结局:阴阳两虚1.阴损及阳:由于阴气亏损,

3、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出现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2.阳损及阴: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概念】阳气极虚,导致阴寒之气偏盛,壅闭于里,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而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阳气极虚,寒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逼迫阳气浮越于体表,反见假热之象【临床表现】真寒假热证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概念】阳气偏盛至极,壅遏于内,排斥阴气于外,而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阳气偏

4、盛,热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排斥阴气于外,反见假寒之象【临床表现】真热假寒证(四)阴阳格拒(五)阴阳转化1.由阴转阳【概念】阴偏盛的寒证,转化为阳偏盛的热证的病机过程【病机特点】由寒化热的病性转化【形成因素】阳盛或阴虚阳亢的体质,或邪侵属阳的脏腑经络,在此条件下,寒证从阳化热;或误治伤阴,邪从热化2.由阳转阴【概念】阳偏盛的热证,转化为阴偏盛的寒证的病机过程【病机特点】由热化寒的病性转化【形成因素】阳虚阴盛体质,或邪侵属阴的脏腑或经络,在此条件下,热证从阴化寒或误治伤阳,邪从寒化(六)阴阳亡失1.亡阳【概念】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

5、身功能严重衰竭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阳气亏损殆尽,功能严重衰竭,虚寒重症【形成因素】邪气太盛,正不敌邪;汗出过多,吐泻无度素体阳虚,劳伤过度;慢性疾病,久病重病2.亡阴【概念】机体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阴气大量消耗脱失,功能严重衰竭【形成因素】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汗出过多,失血过多慢性消耗,久病伤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