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

ID:5199634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_第1页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_第2页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_第3页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_第4页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墨人物画现实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水墨人物画与现实主义【摘要】现实主义精神在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时隐时显,直到二十世纪才真正得以集中体现,五四运动后现实主义传入中国后,很快与水墨人物结合,产生很好的化学作用,一改传统人物画孱弱的局面,很好的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的命题以及人性的关怀,在人物画由传统步入现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当代绘画的艺术实践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说,当今水墨人物画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实主义的迅猛发展。【关键词】水墨人物;现实主义;写实;意象造型一、关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在五四运动后开始传入中国,它的传入与清末民初颓废的人物画坛有一定的针对性。“现实主义”当

2、时亦翻译成“写实主义”。不同的是写实主义只是一种手法,而现实主义却是一种高度。库尔贝在1855年的《现实主义宣言》作为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他提出艺术应真实地表现当代生活,并以人文关怀的姿态描绘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他认为真实的艺术,必须实在地介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才能真正令人感动。现实主义有三层含义,一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二是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三是面向生活。王朝闻说:“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是决定作品内容好坏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技巧的重要条件。前人在反映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技巧之所以可贵,不在于它古老,也不只因为它曾经适当地为他们的创作服务,而是在于它可以被灵活地

3、加以运用,以此来表现我们当前的生活以及生活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徐悲鸿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他曾说:“…故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从艺术的发展规律而言,中国画需要现实主义,尤其是水墨人物画,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高峰是在唐宋时期,元代之后,文人画的大兴,山水成为文人主要的表现题材,人物画逐渐被放逐在边缘,在灾难深重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艺术救国”的社会背景之下,现实主义的引入为人物画在造型上的发展提供可能,而且具有直面现实和人生、干预社会生活、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成为时代的必然,是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的起点。二、水墨人物的发展历程20

4、世纪的中西结合,主要体现在水墨人物画中,它是文人笔墨语言与西方人物造型、色彩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人物画在宋代以前称为古典工笔人物画,以工细一路为主,重以形传神,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如《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宋元以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被称为写意人物画,是在进一步纯粹传统平面造型的基础上,强调以“书”代“画”追求的是“书画同源”,如石恪《二祖调心图》、梁楷《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等;明清以来写意人物画有所发展,但大多兼工带写,写意的力度远不如山水和花鸟,笔墨较之宋代笔少墨多趋向笔线完美,出现了任伯年这样的一代绘画巨匠,他借以科学的观察方法,表现现实的人物百态,从笔

5、墨到造型近乎完美;而二十世纪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新人物画,才被称为水墨人物画和工笔人物画。水墨人物画与写意人物画的区别就是:写意人物画中笔墨是最高的形式追求,而水墨人物画中造型、色彩与笔墨具有同等的地位。它是文人笔墨语言与西方人物造型、色彩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即科学的造型借助优秀的笔墨表述完成对“对象”的塑造。三、水墨人物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虽然古代水墨人物画以“意象造型”为主,但与“现实主义”并不矛盾,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艺术理论和作品数量很多,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对现实的关心和真实的再现。张彦远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6、”宋人绘画极重写实,理学家邵雍曾提出要”以物观物”。当我们论及某些写意画中的现实主义时,往往不是因为它再现了“现实”,而是因为在作品中传达了现实中的主流意识和审美情感。王朝闻认为“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生活的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恩格斯1859年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强调艺术的真实,还提倡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这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早期的水墨人物画,以对特定环境的刻画和情景营造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写实性。人物的描绘,都以严谨细致与客观的造型,线条的勾勒,都服从与形、质的需要。即使有皴擦用笔

7、的出现,但也被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从观察方法的客观理性、表现方法的细微精致、画面效果真实生动都展现出较强的写实因素,但这种写实与西方写实绘画对对象的形、质、色、空间的客观科学性表现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的“写实”观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方式,而中国绘画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则是主观化了的“意象”表现,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明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是以自然为师,画家表现的是一种个人心中的对象。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师法造化”,这就秉承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精神。从这一点上说,现实主义和意象造型并不矛盾。水墨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