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新方法围岩特性研究.pdf

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新方法围岩特性研究.pdf

ID:52095300

大小:2.10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新方法围岩特性研究.pdf_第1页
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新方法围岩特性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新方法围岩特性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1期Vol.42,No.12016年2月SichuanBuildingMaterialsFebruary,2016V级围岩隧道施工新方法围岩特性研究张冠军,余聪,魏于航(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摘要:对于V级围岩大跨偏压小净距隧道,传统的1依托工程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法有时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本文以浙江路湾隧道工程为依托,以导坑分步开挖法的新工法为浙江路湾隧道为分离式隧道(见图1~2),隧道左洞长背景,利用ANSYS、FLAC有限元软件分析偏压程度对新工646m,右线长699m。左洞隧道III级

2、围岩长460m,IV级法围岩变形的影响情况,继而给施工一定的指导作用。围岩112m,V级围岩长46m,明洞长28m,左洞纵坡采关键词:偏压程度;有限元分析;围岩变形用双向坡,-纵坡度2.4%,坡长636.62m,另一纵坡坡+中图分类号:U451.2文献标志码:B度-2.6%,坡长9.38m。右洞隧道III级围岩长495m,IV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1-0123-02级围岩113m,V级围岩长72m,明洞长19m,右洞纵坡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01.058采用单向坡

3、,坡度1.9%,坡长699m。主要技术标准为城市II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ResearchonSurroundingRockPropertiesofV该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GradeSurroundingRockTunnelConstruction>200m,山体植被较不发育。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地ZHANGGuanjun,YUCong,WEIYuhang段,节理发育,围岩软弱,地下水较发育,隧道整体穿越(XihuaUniversity,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

4、ngCollege,凝灰质粉砂岩夹砂砾岩、角砺凝灰岩地层。Chengdu610039,China)Abstract:ForthegradeVsurroundingrockoflargespanandbiassmallcleardistancetunnel,thetraditionalconstructionmethodofdoublesidewallheadingmethodsometimesandcannotmeettheconstructionrequirements,IinZhejiangwithatun-图1隧道左线地质

5、纵断面nelengineeringbasedon,newmethodtoheadingexcavationmethodasthebackground.UsingANSYS,FLACsoftwareoffi-niteelementanalysisofinfluenceofthebiaslevelonanewmethodofsurroundingrockdeformation,andthentothecon-structionofaguidingrole.Keywords:biasvoltage;finiteelementanaly

6、sis;de-图2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formationofsurroundingrock2数值模拟0前言本文利用ANSYS、FLAC有限分析软件,分别分析了隧随着公路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交通量的迅猛发展,道6m净距,20m埋深状态下,偏压坡度分别为15°、20°、在地形、地貌及地质背景复杂、水能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山30°时围岩竖向和水平变形和应力特征。导坑分步开挖法最岭地区将会建造更多的大跨隧道,大跨度隧道由于开挖断大的特点是集台阶分步开挖法能及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面大、形状扁平,围岩整体稳定性差,特别在隧道进出洞稳定性好和双侧壁

7、导坑控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好的优点。口段,围岩多风化破碎,承载能力极低,增加了隧道施工开挖顺序为先开挖浅埋侧隧道,再开挖深埋侧隧道。单个变形和稳定控制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塌方等安全隧道开挖顺序见图3~4,各数值见表1~4。事故。因而进洞施工方案和开挖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坑分步开挖法最大的特点是集台阶分步开挖法能及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稳定性好和双侧壁导坑控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好的优点,又可避免使用CD法或CRD法成本高、进度慢的不足,实现大跨隧道“零开挖”进洞和工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作者简介:张冠军(1991-),男

8、,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图3开挖顺序横断面图图4开挖顺序纵断面图基金项目: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扁平偏压隧道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ycjj2014163);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城市垃圾填埋场本构模型研究(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