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ID:5215533

大小:53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2-06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区域经济因素分析(一)2016-01-04摘要:非寿险是我国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寿险,非寿险的产品种类更多,涉及国计民生的范围更广。2014年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超过7200亿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非寿险的快速发展,目前也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本文希望从经济、区域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非寿险发展的因素,为各地区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当前,国内学者对非寿险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全国视角展开,大都采用是时间序列数据。本文运用保险的需求和供给原理,运用各

2、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非寿险发展的经济因素,特别分析了不同区域影响非寿险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异同。经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经济因素与影响各区域非寿险发展的经济因素并不相同,在制定发展政策时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关键词:非寿险,区域,经济因素,面板数据一、引言2014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明确到2020年,“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

3、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保险深度仅为3.2%,保险密度为1477元。以上表明,一方面保险业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发展潜力很大,并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非寿险保费占总体保费的1/3强,而在保险最发达的美国,非寿险占总体保费一半以上,因此我国非寿险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但制约我国非寿险发展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本文首先从理论上

4、,分析影响非寿险的经济因素,同时利用2000-2012年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梳理影响我国非寿险发展的经济因素。此外,本文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特殊性,将全国分为8个经济区域,分别对8个经济区域影响非寿险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我国非寿险发展的建议。发展一般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对于非寿险来说,发展是指既包括保费收入(整体或人均)的增加、保险深度的提高,也包括保障范围的扩大、市场达到充分竞争等。为了便于衡量,本文用保费收入的提高来表示非寿险的发展.二、

5、我国非寿险发展的现状我国最早的保险思想可以追溯至夏朝。夏朝后期的《夏箴》有关于我国古代保险思想的记录。但近代西方保险思想于1838年才传入我国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险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49年10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在全国统一开展保险业务。后期,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直到1980年,我国保险进入了实质的发展周期。回顾1980年以后我国非寿险的发展进程,主要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迅速;二是区域差距明显[1]。(1)非寿险发展

6、迅速1.非寿险保费收入迅速增长。2014年全国非寿险保费收入7203亿元,为1980年的150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超过20%,大大高于年均GDP增长率。2.机动车辆保险占比较大。1980年国内非寿险恢复业务时,机动车辆保险占比微乎其微,2013年机动车辆险保费占非寿险保费比重已经达到73%,而美国、日本、台湾机动车辆保险占非寿险的比重大概在50%左右。3.市场经营主体增加较快,竞争日趋激烈。1980年保险恢复业务时,全国只有1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人保财险),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0多家非寿

7、险公司。我国非寿险市场由开始时人保财险独家垄断,逐渐发展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三足鼎立模式[2]。但近年来,我国CR3(我国最大的三家非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整个市场比重)在逐渐降低,从1998年的98%降到2013年的68%左右,新加入的市场主体使整个非寿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区域差距明显1.发展规模。2013年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在400亿以上的四个省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但同时也存在非寿险保费收入低于100亿的吉林等7个地区。整体来说,各地区非寿险保费差距要大于各地区GDP的差

8、距。以广东(非寿险收入最高)和西藏(非寿险收入最低)为例,2013年广东非寿险保费收入为西藏的83倍,而同期广东的GDP约为西藏的76倍多。2.发展水平。衡量非寿险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险业绩指数。保险密度一般等同于按照该地区人口数量计算的人均保费;保险深度指保费占GDP的比重;保险业绩指数是某地区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比重除以该地区GDP占全国GDP比重。(1)从保险密度看,2013年北京、上海的非寿险人均保费超过1100元,远远高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