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

ID:52266312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开化龙顶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摘要:加入WTO以来,屮国许多出口产品屡屡受挫,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儿乎涉及到各个领域。针对浙江开化龙顶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开化龙顶茶叶发展策略和如何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分析研究。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开化龙顶茶叶;岀口贸易;可持续发展1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1.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绿色贸易壁垒(GreenTradeBarriers),是指在国际贸易屮,一些国家其屮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为H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

2、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论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障碍,属于菲关税壁垒,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较高的隐蔽性、明显的歧视性或不公平性等基本特征。1.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在绿色贸易风靡全球的今天,我们本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为了让子孙后代更健康成长,应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WTO体制内的各项绿色环保协议,尽可能地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实现本国可持发展战略。但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更多的是障碍和挑战。由图表1数据显示及它们所对应的柱形图可发

3、现绿色壁垒给我国茶叶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因些,必须给全国茶商们敲响警钟,呼吁相关人员加入到奋战队伍屮来。像浙江省开化县就是其中一支重要的队伍,在绿色贸易壁垒丄,他们又是怎样努力去跨越这道槛,让本县的茶商们实现利润最大化呢?2开化龙顶茶现状研究及存在问题2.1开化龙顶茶的生产现状2.1.1地理环境适宜开化龙顶生长开化龙顶茶浙、皖、赣三省交界的绿茶“金三角”地区。开化县索有屮国“亚马逊雨林”和“浙西林海”之称,平均雾日达83d,部分地区达120d以上平均年降水量1990mm,浙江省排第二,年H照数1785.2小时,属于热

4、带季风气候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茶树生长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1.2政府比较重视为了让开化龙顶更好地发展,开化县委、县政府在1997年组织成立了开化龙顶名茶协会,主要负责该晶牌的宣传和管理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兼任会长。具政府在2001年还成立了机制化建设领导小织和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相关优惠措施,这些优惠,大大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使得全县名茶产量速增。2.1.3品牌知名度口渐提高在有关领导的重视下,在全县茶农的共同努力下,开化龙顶已经成为浙江省的一个著名商标,从1998年至今,已获省、部级名茶证书和奖杯

5、等44个,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2.1.4产销经营体系基本形成,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全县各地都是茶叶生产地,1998年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开化龙顶专业市场,到2000年底,初制茶厂268家,茶机1450台,200余个村采制名茶,1372名制茶技术骨干。预计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3万公顷。有机茶面积达到约667公顷。建立省级示范厂10个,全市改造加工厂200家。2.2茶叶产业化发展屮存在的问题2.2.1无性系良种茶园普及率低开化县的无性系良种开发稍晚,H前,全县共有1449

6、9亩无性系良种面积,仅占茶园总而积的14.28%。良种园亩产值可达4000元甚至万元。而福建省无性系茶园率达100%,广东省达70%,远远低于别的省份,可见开化县良种普及率不高,由于要花大成本改植种,茶农顾虑较多,积极性也不高,是制约该县名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2.2.2茶厂设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不高少数精制茶厂和蒸青茶厂设备较先进,普通茶厂装备水平较低。基本是常规设备。上世纪80年代的加工机械还占很大一部分,陈旧、老化现象相当严重。又由于该县是山区县,茶园分布不集屮,山地承包到户,使得每家每户种茶、炒茶,管理水平,加

7、工水平都各自不一,有些茶农为了私利,降低鲜叶质量要求,影响了名茶的质量和信誉。2.2.3技术力量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茶叶科技人员已退休,后备人员填充不及吋,技术水平滞后,而且茶叶科技推广网络不全,全县茶叶生产的科技机构不到5个。2.2.4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带动能力差龙头金业对每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凭借他们实力,运用得半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是全县从事开化龙顶名茶生产的龙头企业只有3家,对他们的培育投入也不多,大多都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他们实施的优惠政策也少之又少。实力不强,辐射力不大,产业带动能力也就差。2.

8、2.5茶园流转机制不全,管理松散分户的经营模式,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有3.5万茶农拥有茶园,但户均1亩多,造成部分茶农积极性不强,忽略了管理,难免会出现茶园荒芜。且有些只产春茶,效益低。部分农户承包茶园年限短,因此投入少,精放管理,这种行为就难以实施有长期效果的技术措施。这种没有严格、合理规则的管理模式,最终只会削弱了市场竞争力。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