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

ID:52311320

大小:2.93 MB

页数:86页

时间:2020-03-26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_第1页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_第2页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_第3页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_第4页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黄宝娟蔡先金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申请学位级别文学硕士答辩时间2011年5月31日The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UniversityofJinanJinan,Shandong,P.R.ChinaMay,201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2、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茎宝型昌一El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济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鉴;本人授权济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口公开口保密(年,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羔n导师签名:烈嗡日期.幽济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IIAbstract....

3、.......................................................、,第一章引言⋯⋯⋯⋯⋯⋯⋯⋯⋯.:⋯⋯⋯⋯⋯⋯⋯⋯..1第一节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价值⋯⋯⋯⋯⋯⋯⋯⋯⋯⋯⋯.1第二节研究现状与方法⋯⋯⋯⋯⋯⋯⋯⋯⋯⋯⋯⋯⋯⋯2一、研究现状⋯⋯⋯⋯⋯⋯⋯⋯⋯⋯⋯⋯⋯⋯⋯⋯2二、研究方法⋯⋯⋯⋯⋯⋯⋯⋯⋯⋯⋯⋯⋯⋯⋯⋯5第二章简牍文献中的“逸诗"⋯⋯⋯⋯⋯⋯⋯⋯⋯⋯⋯⋯⋯7第一节关于“逸诗”⋯⋯⋯⋯⋯⋯⋯⋯⋯⋯⋯⋯⋯⋯..7一、“逸诗”概念界定⋯⋯⋯⋯⋯⋯⋯⋯⋯⋯⋯⋯⋯.7二、逸诗产生原因探析⋯⋯⋯⋯⋯⋯⋯

4、⋯⋯⋯⋯⋯⋯.9第二节上博简中逸诗⋯⋯⋯⋯⋯⋯⋯⋯⋯⋯⋯⋯⋯⋯.12一、《逸诗》⋯⋯⋯⋯⋯⋯⋯⋯⋯⋯⋯⋯⋯⋯⋯..12二、《采风曲目》⋯⋯⋯⋯⋯⋯⋯⋯⋯⋯⋯⋯⋯⋯.16第三节清华简中逸诗⋯⋯⋯⋯⋯⋯⋯⋯⋯⋯⋯⋯⋯⋯.18一、《耆夜》中的乐诗⋯⋯⋯⋯⋯⋯⋯⋯⋯⋯⋯⋯⋯19二、《耆夜》中乐诗献疑⋯⋯⋯⋯⋯⋯⋯⋯⋯⋯⋯⋯.20第四节简牍中零散的逸诗⋯⋯⋯⋯⋯⋯⋯⋯⋯⋯⋯⋯⋯24第三章简牍文献中的称引诗⋯⋯⋯⋯⋯⋯⋯⋯⋯⋯⋯⋯⋯.27第一节引诗浅析⋯⋯⋯⋯⋯⋯⋯⋯⋯⋯⋯⋯⋯⋯⋯..27一、郭店简称引诗⋯⋯⋯⋯⋯⋯⋯⋯⋯⋯⋯⋯⋯⋯.27二、上博简称引诗⋯⋯⋯

5、⋯⋯⋯⋯⋯⋯⋯⋯⋯⋯⋯.33第二节先秦时期引诗⋯⋯⋯⋯⋯⋯⋯⋯⋯⋯⋯⋯⋯.⋯36一、引诗方式⋯⋯⋯⋯⋯⋯⋯⋯⋯⋯⋯⋯⋯⋯⋯..37二、引诗现象的普遍性和《诗》文本的相对固定性⋯⋯⋯⋯⋯40第四章上博简《孔子诗论》⋯⋯⋯⋯⋯⋯⋯⋯⋯⋯⋯⋯⋯.43二、属于同一说《诗》系统⋯⋯⋯⋯⋯⋯⋯⋯⋯⋯⋯..50第三节诗学地位⋯⋯⋯⋯⋯⋯⋯⋯⋯⋯⋯⋯⋯⋯⋯..52第五章汉简与汉代诗学⋯⋯⋯⋯..⋯⋯⋯⋯⋯⋯⋯⋯⋯⋯55第一节汉简与《诗经》异文⋯⋯⋯⋯⋯⋯⋯⋯⋯⋯⋯⋯.55一、阜阳汉简《诗经》⋯⋯⋯⋯⋯⋯⋯⋯⋯⋯⋯⋯⋯56二、尹湾汉简《神乌(傅)赋》中的“引诗"⋯⋯

6、⋯⋯⋯⋯.57三、敦煌汉简《风雨诗》⋯⋯⋯⋯⋯⋯⋯⋯⋯⋯⋯⋯.58第二节汉简诗与汉代诗学源流⋯⋯⋯⋯⋯⋯⋯⋯⋯⋯⋯..59一、《阜诗》简论⋯⋯⋯⋯⋯⋯⋯⋯⋯⋯⋯⋯⋯⋯.59二、《阜诗》自成一家⋯⋯⋯⋯⋯⋯⋯⋯⋯⋯⋯⋯⋯60参考文献⋯⋯⋯⋯⋯⋯⋯⋯⋯⋯⋯⋯⋯⋯⋯⋯⋯⋯⋯.65致谢⋯⋯⋯⋯⋯⋯⋯⋯⋯⋯⋯⋯⋯⋯⋯⋯⋯⋯⋯⋯.69I村录⋯⋯⋯⋯⋯⋯⋯⋯⋯⋯⋯⋯⋯⋯⋯⋯⋯⋯⋯⋯7lⅡ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20世纪以来先后出土的简牍文献资料,如甘肃武威汉简、安徽阜阳汉简、河北定县汉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连云港尹湾汉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等,不仅对于考索古

7、代风俗、礼制,丰富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其中包含的丰富文学成分,还为上古文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简牍文献中的诗学研究,是近期学术热点之一。简牍文献资料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许多聚讼纷纭的论题由此得到新的认识。本文努力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专题性研究,力图提出自己的认识。文章采用“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献为中心,对照相关传世文献,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来探究竹书在诗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同时,立足于国内外学术界诗学研究现状,广泛吸收学界简牍文献诗学研究的新成果,力求言必有据,避免凭空说话,

8、在把握、解读简文的基础上,佐以传世文献资料,以期对简牍文献中的诗学部分有一个全面的关照,对先秦诗学的整体风貌和水平有一个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