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pdf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pdf

ID:52360780

大小:237.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pdf_第1页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pdf_第2页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8期ScienceandTec科hn技olo管gy理M研an究agementResearch2Oo9No.8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8一O111—03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杨红娟,陈蕾(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摘要:着眼于激励机制合理性问题,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设计激励机制时提供依据。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户行为;激励机制;模糊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C931.1文献标识码:A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

2、有的三大文明要是通过对农户的调查,进而确定这些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的理论体系。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清洁所以农户面对不同的指标在思维方法,考虑的侧重点是具有的空气、水等环境要素时,我们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多样性的。评判结果在表达上也是具有口语化特征的,对于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激励效果的评价可以用好、较好、一般、差、较差等评价结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农户果。因此,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来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行为和活动的决策目标为自身效用的

3、最大化,而非社会效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在理论应用前提条件下是成立的,率最大化,所以不能单纯的通过对意识与精神的要求来约束有其科学性。农户的生产消费行为,需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激励农户。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所谓激励,是指协调组织成员个人动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激发、鼓励、保持与强化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个模糊评价,就是根据给出的评价指标标准和实测值,人动机,调动组织成员工作行为与积极性的过程。而本文所经过模糊变换后对事物做出评价的一种方法,而综合评价提到的激励是促进农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通就是对

4、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作出总的评价,即对过激励农户行为,使得有助于生态文明的行为频繁出现,进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非而提高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如何通过定性、定量的负实数——评语结果,再据此排序择优。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对农户的激励效果进行综步骤如下:合,进而整体评价这些激励机制的合理性,成为目前的一个(1)要素的分解:确定激励效果表现方面需要测评的特难题。本文引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以政府为农户制定征要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激励措施为主,并结合生态

5、文明建设,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建立评价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农户行为指标为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估提供了依据。评价结果组合的集合。(3)权数的确定:各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应根据其1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的可行性行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度的不同,合理确定各自的权数。模糊集合的概念由L.A.Zadeh于1965年首先提出来(4)评定和记分:对各农户行为评价指标进行评定并做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出量化的记录及记分。里,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解决综合评价问题,并取得了许(5)确定要素评价矩

6、阵:进行等级分配概率统计,并运多研究成果,在应用中获得了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用模糊矩阵运算,计算出其分值。而并非所有综合评价问题都可以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解决,(6)综合评价:对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为政府以及相关只有当所论问题具有如下特征时,模糊评价才是可行的,机构提供相应的信息。即评价客体在概念上具有模糊性、评价主体在思维方法上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样性、评价结果在表达上具有口语化特征,这三点评价指标是指用于描述和反映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称为模糊评价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的激励效果的特

7、征因素,是进行评估的标准和依据。影响生行为的激励机制进行模糊评价之前,先检验此问题是否满态文明建设的农户行为很多且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足这三个基本条件。系,同时有些因素又难以量化。所以要对全部影响因素进行本文所讨论的评判客体是对农户采取的激励机制的激励调查评价,在实际中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选择、建立效果,其在概念上具有模糊性。因为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十分重农户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其行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的要的。不确定性,评判主体就是农户,对于激励机制的合理性

8、,主评价指标的选择应本着完备性、科学性、简明性和实用收稿日期:2008—11—29。修回日期:2009—02—23基金项目: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培养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07XJY020);2008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资助“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激励机制探讨研究”l12杨红娟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评价模型性的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