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

ID:52371737

大小: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1页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2页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3页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4页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我院护理过的1—5岁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特征,对不合作的患儿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合作程度明显提高,这样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关键词】护理干预;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1前言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1,特别是针对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更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原,常导致患儿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2o它不仅对患儿的生理

2、、心理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否顺利地给患儿完成静脉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直接影响到护士与患儿及其家长的关系。如果患儿与医护人员配合不佳更可降低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增加护患矛盾3o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影响进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2护理干预措施2.1针对不同类型儿童进行不同护理干预长期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学龄前儿童在输液时的表现可分为下面几种4:勇敢型:这种儿童一般表现得很勇敢、自信,喜欢得到护士夸奖他勇敢,打针时护士可以选择他们先打,可以采取边操作边宣教的方式,告诉患儿怎样配合及输液常识,打完针立即夸奖

3、他,做其他害怕的小孩的榜样5o内向或胆小型。这一类型小孩表现体现在好依赖父】言语少,喜欢黏着父母或者陪伴人员身旁。还有一种患儿的表现是温顺的性格,没有明显的反抗、干扰行为,不容易察觉6o这种患儿神经脆弱,对疼痛非常敏感,是护士最需要体贴、关心的对象。输液时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动作轻柔,要鼓励小孩,不要批评,以免伤害他幼小的心灵。穿刺时跟患儿交谈言语要亲切,这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取得跟护士的配合7o不配合型。倔强的性格是这种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其表现体现在见到护士拧着输液瓶过来,就哭喊,打闹,甚至对护士敌对攻击、逃跑。对这种劝导

4、无效的患儿,护士可嘱其家属协助,固定好穿刺部位,强迫地进行静脉输液的穿刺8。2.2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病了,一些患儿家长心情焦虑、紧张,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作出客观的评价,对护士不信赖,易产生矛盾9O有的家长对患儿一味迁就,当患儿不合作时缺乏耐心,甚至粗暴训斥或谩骂,给患儿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穿刺时,对家长要按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宣传教育,消除顾虑,改变其不良情绪10。2.3掌握与患儿沟通的技巧儿童发展的心理思维分3个阶段。2.3.1感知动作思维阶段0—3岁患儿,可以做简单游戏,但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针对

5、此特点,输液时由家长抱着,给患儿玩玩具、看图画、参观输液室等实物教育等,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2.3.2具体思维阶段3—6岁儿童的思维阶段,患儿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11,通过上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能够接受说服解释,如男孩子喜欢舞弄枪、刀之类武器,喜欢夸他勇敢,女孩子都爱漂亮,可以从穿着打扮、长相等进行夸奖赞美,以激励开导为主。儿童不随意性的心理改变,容易被别人影响,有孩子哭闹,他们也会哭闹。在穿刺时,先安排那些配合的小孩,及时给予夸奖,让他们作示范,如小红花、贴画等,让胆怯的小孩在一旁看着,害怕的心理就会逐渐消去。对那些顽固、

6、始终不肯接受穿刺的患儿,采取“惩罚”手段,如对他们态度冷淡或警告,撤消漠励”,让陪同的人离开等;患儿如接受穿刺时,则及时给予鼓励,夸奖他们勇敢。这个年龄段的患儿经上述心理护理方法后都能配合输液,大大提高了穿刺效率。2.3.3为抽象概念思维阶段7—12岁学龄儿童的思维阶段,对此阶段的儿童重点实施引导,此阶段的儿童都已接受到学校老师的严格组织训练。对他们要耐心、细致说服,向其讲解在穿刺时如何配合及具体的操作过程、输液时的注意事项等,以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12o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完成静脉输液这项操作,但在静脉输液实际操

7、作中的许多细小环节中,常常会忽视心理护理的作用13o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笔者发现在对儿童行静脉输液时,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可明显减少患儿的恐惧、焦虑、冲动、拮抗、抑郁反应14,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大大提高了患儿输液的配合率及成功率,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周静洁•儿科护患沟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8(8)・[2]沈晓明,等•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岀版社,2008.[3]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压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中华护理学杂志,2000:35.[4]谢凌云,彭希敏

8、•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1]祝敏芬,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