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空间的差异.doc

意义空间的差异.doc

ID:52373970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意义空间的差异.doc_第1页
意义空间的差异.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意义空间的差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意义空间的差异及其最度的七级最表山美国心理学家C.E.奥斯古徳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又称SD法。奥斯古徳等人认为,人类对概念或词汇具有颇为广泛的共同的感情意义,而不因文化和言语的差别有多大的变化。因此,对“智力高的和言语流利的研究对象”,直接询问一个概念的含义是有效的。语义差别法山概念和若干量尺构成。这里的"概念",既包括词、句、段和文章那样的语言符号,也包括像图形,色彩、声音等有感情意义的知觉符号。这甲.的“量尺”,是用两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作为两极而构成的。最尺一般分7个等级,如:①“非常好”,②“相当好”,③“稍微有点好”,④“不好不坏”

2、,⑤“稍微有点坏”,⑥“相当坏”,⑦“非常坏”。让被试对提出的概念(如“战争”、“和平”、“人生”、“自我”、“我们的学校”等)依据在感情意义上的评定,在这7个等级之屮最适合的一个上打上“X”号。最后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经奥斯古徳及其他研究者的多次测试,发现被试对毎一概念的反应大多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评价(好一坏),潜能(强一弱),活动(快一慢)。这三个维度也就是一般“语义空间”中最主要的因索。语义差别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对数据作概念间的分析、杲尺间的分析和被试间的分析,也可以用图示以直观的形式表示。语义差别法的缺点被试往往倾向于对自己的感情喜好

3、作夸大的描述,并倾向于在中性段打X,因而会产生误差。但是,这种方法极为灵活,易于构思,便于使用和记分。因此,虽然历史较短,却己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营学、市场调查、宣传研究以及跨文化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稈,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四、符号编码和译码的作用在传播过程屮,毎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要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就得分別进行编码和译码。所谓”编码“,就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语言文字、图

4、像等)的活动”(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坦卡徳,1999)。这对传播者來说,是一个如何传情达意的创作过程。而对大众媒介來说,要发布讯息还必须经过一个集体的创作过程。所谓”译码”,是编码的逆变换,姥“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坦卡徳,1999)。换句话说,如果符号没有办法还原,讯息失去了意义,传播就会中断。当我们收到符号时,如果懂得这些符号并且把它们还原为讯息的话,那么就会产生某种反应。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为叫」间性反应”,其具有处于译码和编码之间的“解释者”功能。一方面它要解释还原后的讯息的意义,另一方面还

5、要进而决定如何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开始新的符号编码。从屮我们可以看到,参加传播过程的毎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惫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山于编码和译码都属于人的主观活动,那么在编码与译码的过程中受主观因索的干扰便难免发生信息的失真与变形。对简单符号的意义是容易获得和理解的.可是对复杂的符号,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等不尽相同,符号的意义和作出的反应也就会大相迳庭。因此,屮间性反应包含了哪些因索,仍然是研究考探讨的课题。山此可见,任何传播过程都离不开译码、编码和解释者这三个坏节。这也说明了

6、,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和互动的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