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

ID:52409504

大小:890.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_第1页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_第2页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_第3页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8卷第1期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2月SichuanBuildingScience255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分析闫杰,王军(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陕西汉中723000)摘要:通过对文化、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的材料、结构、装饰和空间的分析,揭示了安康民居建筑的特点,阐述了安康民居建筑所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拓展了民居建筑研究的范畴,为小流域的民居建筑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参考。关键词:文化;地理环境;形态特征;民居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12)01

2、—255—04东有荆楚,汉水横贯东西。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0引言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图安康位于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地处汉水上游,1)。在地缘上,安康基于水运的发展和荆楚一带有古称金州。历史上凭借着良好的水运条件和特殊的着广泛的经济交往,东南的货物可经水运到达安康,地理区位,曾经是南北东西商贸交流和中转的重要并由安康经陆路北上,反之亦然。同时,秦巴山区大的集散地。明清以来大量移民的涌人,促使山区经量的经济作物也要从这里经水路运到东南。因此,济的开发与繁荣,沿江城镇也随之兴旺和昌盛,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安康和荆楚一带有了广泛和深也为这一

3、地区会馆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入的接触,同时,明清以来,大量湖北籍移民的涌入,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形成了安康民居成熟和显著也促使了这一地区对于荆楚文化的认同和吸收。这的地域特色。一现象也深刻的影响着安康民居建筑的风格,使之呈现出显著的荆楚风韵。1安康的地理区位及建筑文化特征安康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北有秦岭,南为巴山,图1安康区位收稿151期:2010-04-07笺筑学嫠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理冀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讲师,主要从摹事2安文康原城镇琪聚粜落沿及街1习巷;空兰间1日J形彤态忿地域文化与乡土建筑研究。E—mail:sxyartjie@163.co

4、rn安康地区多山,聚落选址多靠近江河沿岸,建筑256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8卷群沿江河布局,因此,聚落形态多呈线性。从而构建3民居建筑类型及形态特征了安康地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线性布局”的聚落空间形态(图2)。3.1民居建筑类型安康民居建筑代表性按照类型主要可分为会馆建筑、合院建筑以及乡间农舍。城镇中的会馆建筑大都始建于清代,它们的广泛存也反映了当时安康地区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社会状况。同时,独立的乡间院落,也是安康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它们往往为当地的大户人家所修建,建筑考究,做工精细,反映了当时的营造水平和成熟的建筑风格。建筑主一要以合院为主,一进和两进最

5、为普遍。当然,在安康图2安康蜀河古镇地形的民居中也存在一正两厢形、曲尺形以及一字形建城镇聚落主要街道靠近江河,这里地势较为平筑。这些建筑形式主要应用于乡间的农舍建筑中,坦,交通便利,便于进行商业活动,同时排水和取水基于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建筑形态简洁而开敞。方便,适合大量人群居住。在城镇,建筑常常沿山势3.1.1会馆建筑层层叠置,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利用地形条件,解决会馆建筑是安康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一排水问题,同时还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因地制宜,型,主要由门楼、正殿和配殿组成院落。门楼兼对外有机融合是安康城镇街巷建筑空间的主要特征。由人口和内部戏台,建筑

6、体量较大,做工十分精美。如于地势逼仄,用地十分紧张,靠近河道的山脚下一般紫阳瓦房店的三陕会馆、江西会馆;蜀河的黄州会为商业街道,而居民住宅一般位于街道之后,依山而馆、杨泗庙(船帮会馆)以及三义庙(由河南、山西、建。建筑顺着河岸逐层向山上退进,一般用片石垒陕西三省商人共同建造)等。目前,三义庙已毁,其起一块平地或是架空,其上建房,建筑在有限的空间原状已无法考证。黄州会馆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为清代“黄内鳞次栉比,山下错落,建筑形态多变,主街顺着山帮”(湖北黄州客商)所建,原名为黄州帝王宫,黄州体的等高线布局,沿山地而上,在不同的标高上形成馆是其俗称。从史料看,

7、其始建不晚于清代乾隆年城镇中主要的横向联系道路,在垂直于等高线的方间,据碑记载:“在蜀贸易之诸君倡举”,“历经数十向上也有拾级而上的台阶联系这些横向的道路,街年”,“几费经营”,“罄数千金”而成。该建筑刻角丹巷狭窄而曲折。各类建筑的人口和朝向并没有完全楹,雕凿精巧,超凡脱俗,是陕南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拘泥于南北方向,更多的是基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和性的会馆建筑。该建筑原状从外到里为门楼、乐楼、方便程度来进行建筑布局,由此形成了有机的街巷拜殿和正殿,但目前拜殿与正殿仅大样还在,只有门空间形态(图3)。楼和乐楼保持相对比较完整。门楼实为乐楼的随墙门,门面是三丛披檐。乐

8、楼较为复杂,为重檐顶,下为歇山上为庑殿顶,做工精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