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

ID:52484964

大小:1000.00 KB

页数:160页

时间:2020-04-08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_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_第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_第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_第4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部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在实际考查中,论述类文章就是社会科学类文章。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看,高考中的论述类文

2、章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养,其内容覆盖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法、绘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乐、教育诸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但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现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论述类文章阅读是现代社会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从事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我们从阅读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动态等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高考考查论述类文章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

3、是至关重要的。在高考试卷中,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种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关论述类文章的考查,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1.从选文看,由于试卷篇幅的限

4、制,选文一般不会过长,也不会太深奥,大多是反映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短文或长文节选。这类文章立足于文化视角,又特别关注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极具时代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是对考生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种检验。2008年高考天津卷考查的内容是“绿色经济”应该说很有时代特色。2.从命题看,紧扣《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评价、判断能力。3.题型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但也不排除个别省市向北京、上海、广东卷题型靠拢,客观题与主观题综合考查。4.题量一般为3~4个,分值一般为每题3~4

5、分。5.在知识点考查上,理解词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文中观点是考查的重点。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在文章中,词语是承载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准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这既是阅读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高考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往往就是指词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意义,而不是从词典上背下来的一般意义。1.关键概念的理解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准确理解它们中间带有关键性质的词语,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的文段甚至整篇文章重要信息的钥匙。高考

6、考查这类词语,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2.指代性词语的理解所谓指代性词语,是指文章中的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现代文阅读非常强调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因为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弄不清它们的具体含义,那就说明还没有读懂文章。3.关联性词语的理解所谓关联性词语,这里是指连词及文章中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在论述类文章中,关联性词语所揭示的,不仅有文章的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7、,还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就是说,它们以词语的面目出现,而它们所具有的“能量”及所起的作用,常常超出句子之外。[例一]1.(2009·琼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

8、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