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什麼..ppt

心理学是什麼..ppt

ID:52504520

大小:784.00 KB

页数:73页

时间:2020-04-09

心理学是什麼..ppt_第1页
心理学是什麼..ppt_第2页
心理学是什麼..ppt_第3页
心理学是什麼..ppt_第4页
心理学是什麼..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是什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是怎麼來的?陳富美94(上)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還是對於人生難以言喻的體驗?坊間的心理學叢書,內容為何?心理學=心理醫生?心理學=心理輔導?心理學的源起心理學的英文:PsychologyPSYCHE+LOGOS靈魂+講述闡釋心靈的學問心理學的歷史簡史心理學源於哲學和生理學心理學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研究”心““心靈”此為哲學的心理學心靈一詞太抽象,只具哲學的思維,不具科學意義。多採用內省法(introspection)(觀察自我內心的想法和經驗)來了解心理1879

2、年,德國心理學家馮德(Wundt)設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以科學方法來研究人類的行為。因此馮德被尊稱為心理學之父此時,心理學才脫離哲學的領域,逐漸成為一門獨立自主的科學。早期心理學也受生理學的影響馮德的心理學研究,深受生理學影響。他強調心理學應該如物理學、化學,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因此他從事了許多視覺、聽覺、觸覺、味覺、情緒及注意力的研究許多美國心理學者,慕名與之學習因此心理學誕生於德國,但後來在美國發揚光大19世紀末,心理學被定義為研究心理活動的科學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被認為是研究”行為”的科學(也就是外在的、可被觀察的行為)20

3、世紀70年代,心理學被認為,除了外在行為外,內在的心理活動,如思考、記憶、動機和情緒等,也應納入心理學的範圍。因此被界定為”研究人類或動物外在行為、與內在心理活動歷程的科學”心理學的學派生理論行為論精神分析論人本論認知論生物論取向(biologicalapproach)從大腦、神經系統及內分泌去了解行為的起因特殊孩子的例子行為主義取向(Behavioristicapproach)主要學者:JohnWatson;B.F.Skinner強調可以觀察得到的行為強調刺激和反應的連結強調行為的賞與罰孩子為什麼成為小暴君?觀察學習經典實驗(Ban

4、dura):讓三組幼兒園孩子看錄影帶,錄影帶中有一個成人攻擊一個成人大小的充氣塑膠人把充氣人放倒,坐在身上打它的鼻子,邊打邊叫「哈!打中了!」把充氣人拉起來,用木槌連續擊它的頭,一邊說「哈!趴下!」用木槌打完後,又把充氣人踢來踢去,高興地叫「飛了!」最後,用橡皮球猛砸充氣人,每砸一下都說「咚!」第一組小孩看到另一個用飲料和零食獎勵的攻擊者第二組小孩看到攻擊者被人用捲起來的雜誌打了一下,並警告下不為例第三組小孩看到攻擊者沒有任何結果,沒有被表揚,也沒有被責罵接下來,讓孩子自由活動十分鐘,裡面有許多玩具,還有充氣人及當時所用的攻擊用具所有

5、孩子都表現了一定的攻擊行為但看到被表揚的孩子比和到被責備的孩子,表現更多攻擊行為習得性無助依賴實驗方法,常以鴿子、老鼠做實驗。人與其他動物的行為原理並無根本差異。因此動物實驗所得結論,也可以用在人身上。既然我們不認為鴿子、老鼠能有什麼「想法」,可見行為不決定於想法。同樣的,人的行為也不決定於想法,而是決定於環境。因此,要了解人為什麼會這樣、會那樣(比如說,為什麼會離婚?為什麼會努力工作?),只要研究行為本身就夠了。心理動力取向(Psychodynamicapproach)主要學者(SigmundFreud)強調行為受到內在強大趨力所影

6、響本我、自我、超我意識、潛意識夢的解析、戀父(母)情結取自”夏山學校“一個心理分析家告訴我一個年輕人的故事。他六歲時對一個七歲女孩表示一點性的興趣,當時他被他父親抓住,於是狠狠打了他一頓。這頓毒打使他一輩子成為一個膽小鬼。從此以後都有重複早先經驗的那個衝動—他一直在尋求挨打和各式各樣的處罰。因此,他只會愛上那些已結婚或訂婚的女人。他永遠有著莫大的恐懼,覺得她們的丈夫或情人要鞭打他。為了孩子對性的興趣而處罰他,一定會使他懦弱。在夏山我們有個小傢伙,也曾被教訓說:假如他碰他的生殖器官,就會被閹割。人本主義取向(humanisticappr

7、oach)主要學者(AbrahamMaslow;CarlRogers)有時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不同意心理動力的悲觀主義和行為主義的決定論人本主義取向(humanisticapproach)主張人不是受本能驅使的小丑,也不是被週遭環境操縱的傀儡強調個體所經驗的主觀世界,而不是外在觀察者與研究人員所看到的客觀世界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責任:人是生活的主動建構者,人可以自由的改變自己,如果不能,是因為遇到困難或身體上的侷限。強調hereandnow:不強調過去的經驗強調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人在遺傳限度範圍內盡力的發展自己的潛能人好比一顆大樹

8、、筆直、頑強、活潑,並且不斷向上成長,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過程。認知論取向(cognitiveapproach)主要學者:JeanPiaget;NoamChomsky;HerbertSimon主張不但要了解個人行為,還要探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