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

ID:52887407

大小:19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教学重点及难点:1.以诵读为基础,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峰峦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课

2、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尤其诗中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二、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并用心体会诗歌的

3、情感。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简介作者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70年代初创作《乡愁》

4、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2.学生先自读本诗,熟悉诗歌内容。3.指名读,师生共评。(在这个环节里,要指出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原因)引出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秒。读的

5、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

6、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学生个别示范。让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评价。当我们的耳畔响起这揪人的旋律时,当我们凝神聆听这声情并茂的朗诵时,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可是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绪呢?我想同学们看了这个背景资料,也许会有所了解。(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

7、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写于1972年。)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乡愁》。余光中先生有如此的经历难怪他有此愁绪。好,有了这样一番体悟之后,我们再来朗读诗歌是不是会有一些不一样呢?(学生齐读)大家读得比前面有进步,但似乎仍然有些美中不足,是不是还有什么真挚的情感隐匿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呢?让我们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探测器,进入诗歌欣赏的第二乐章,这就是:咬文嚼字—

8、—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三、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1.学生思考:(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