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

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

ID:52946877

大小:415.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8月第22卷第4期ChinJPrevContrChronDis,August2014,Vo1.22,No.4·综述·肥胖测量指标及其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王静,孙乔,赵根明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2.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键词:超重;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4)04—0488—04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至2020年,慢性病WHR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为1.87(95%CI:1.67~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

2、心脑血管疾病将占首2.1O)、1.87(1.58~2.20)、1.88(1.61~2.19),三者与2型位【1J。超重与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的关联基本相似。2011年发表在Lancet上的的危险因素,而且还会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一篇纳入了58个关于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的聚集性。肥胖是指身体脂肪组织的过度增多,其实质管疾病关联的前瞻陛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在调整了是脂肪的异常堆积,因此,直接测量人体中脂肪组织的年龄、性别、吸烟等因素后,BMI、WC、WHR与心血管比重就成为诊断肥胖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脂肪比重疾病的发病风险分别为1.23(95%CI:1.

3、17~1.29)、1.27的测量在技术上复杂、繁琐,并且往往会给被测试者带(95%c,:1.20—1.33)和1.25(95%CI:1.19~1.31),但调来一定的痛苦,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着眼于间接测量整了基线信息中的收缩压、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水平体脂含量的指标和方法,如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体后,肥胖指标只能提供很少甚至不能提供心血管疾病质指数(BMI)、腰围(wc)和臀围(HC),以及近年来新风险信息圜。其他一些研究也认为,上述肥胖相关人体提出的反映脂肪分布的腰围臀围比(wHR)、腰围身高测量指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比(wHtR)和腰围大腿围比(wTR),这些指标的测量

4、相区分能力差异很小,甚至没有差异。尽管如此,国内外对简便易行,常被用来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学者仍然开展了大量研究来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对于心发生。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测和鉴别能力。1.1BMIBMI反映体重与身高之间的关系,避免了1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标对慢性病的预测价值不同身高对体重的影响,是WHO推荐使用的判别成肥胖号慢性病的密切关系使得利用身体测量指标人全身性肥胖的一项重要指标。但BMI不能准确测量筛选慢性病高危人群成为可能。Vazquez等[1实施的一体脂分布和体脂数量,因此,不是反映体脂堆积的理想项纳入了32个针对不同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标与2指标。欧美国家分别以BMI~>

5、25.0kg/m和BMI≥30.0型糖尿病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BMI、WC、kg/m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标准,我国学者则普遍认为此标准不适合于中国人,于是,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作者简介:王静,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WGOC)提出以我国数据为根据的BMI切点,即以E—mail:1l2l1020080@fudan.edu.CB通讯作者:赵根明,E-mail:gmzhao@shmu.edu.cnBMI≥24.0kg/m2和BMI/>28.0kg/m作为中国成人超gestationandhypertensivedisorders[JJ.HypertensPregnanc

6、y,2006,[22]Schaefer-grafUM,GrafK,KulbackaI,eta1.Maternallipidsasstrong25(1):3-10.determinantsoffetalenvironmentandgrowthinpregnancieswith【l8JRayJG,DiamondP,SinghG,eta1.Briefoverviewofmaternal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lJJ.Diabetescoxe,2008,31(9):1858一triglyeeridesasariskfactorforpre-eclampsia[J].BJO

7、G,2006,113l863.(4):379—386.[23]杨永彬,徐先明,万小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脂代谢与妊娠结[19]KandimallaBH,Si~usinghA,NayakBS,eta1.Earlyantenatalserum局的关系[J].上海医学,2009,32(5):393—396.lipidlevelsandtheriskofpre—eclampsiainTrinidad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