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_廖七一.pdf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_廖七一.pdf

ID:52947415

大小:112.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_廖七一.pdf_第1页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_廖七一.pdf_第2页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_廖七一.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_廖七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7月外国语July2014第37卷第4期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Vol.37No.4文章编号:1004-5139(2014)04-0012-03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廖七一(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重庆400031)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首尾两端,我们就亲历了难得的两次翻译高潮。翻译涉及的学科之广、译作之多、参与人员之众、影响之巨大之深远,都堪称历史之最。正是因为这两次翻译高潮,国人从原来狭小封闭的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了现代文明的国际交往。翻译也从根本上

2、改变了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伴随20世纪两次翻译高潮的是翻译批评的勃兴与繁荣。人们对翻译的评估、分析与批评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频繁、更加深刻,不同翻译批评的观念之间的冲突也更加尖锐。甲午战败之后对翻译合法性的申述、新文化运动对晚清翻译的反思、对传统翻译规范的颠覆、其后各文学团体就翻译的各个方面展开的激烈论争、鲁迅与梁实秋等有关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的论战、抗战时期对翻译民族化、大众化的讨论、1949年以后翻译政治化的不断升级,以及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翻译思想的引入与本土化带来的焦虑与阵痛等等,翻译批评界对翻译的核心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与思考。其间不乏众多非

3、主流或边缘化的翻译观念的隐晦抒发或委婉言说。这些不仅是翻译研究、翻译批评历史研究的珍贵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分析研究当代翻译批评思想的源流与发展的宝贵资料。一、翻译批评的现状1992年许钧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问世,受到多位专家的高度肯定,开启了翻译批评从偏论、散论、专论到专著的转变。2000年以后,国内翻译批评持续升温,涌现出多部重要的批评论著:杨晓荣的《翻译批评导论》(2005)、王平的《文学翻译批评学》(2006)、王宏印的《文学翻译批评论稿》(2006)、胡德香的《翻译批评新思路———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2006)、文军的《科学翻译批评导论》(2006)、

4、温秀颖的《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2007)、《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王宏印的《文学翻译批评概论》(2009)、吕俊、侯向群的《翻译批评学引论》(2009)、肖维青的《翻译研究模式研究》(2010)等等,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著作代表了当今国内翻译批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除了少数论著集中于语言转换层面,绝大多数都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翻译批评的性质、特征、原则、功能和规律,既有丰富的译例作为立论的基础,又有理论的描述和阐发,有些批评还上升到翻译批评学的高度,实属难能可贵。翻译批评的界定。纽马克曾经说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桥梁。也有人认为,翻译理

5、论、翻译批评与翻译史是翻译学科中的三大组成部分。在J.霍姆斯看来,翻译批评是应用翻译学下属的一个分支,涉及译者的地位、翻译作品的质量评估。学界比较认同的是,狭义的翻译*本文为作者在《外国语》编辑部举办的“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2014年1月19日)上的发言内容,经作者本人整理成文。12批评是对译作的质量进行评估;而广义的翻译批评则是对特定文化语境中翻译作品的主题内容、译作的质量、译者的翻译理念与动机、翻译策略、语言表现形式、译作的社会反响、效果及传播等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如果套用J.霍姆斯对翻译研究的定义,翻译批评似乎可以界定为:以翻译或翻译活动为中心的分析、评估

6、和研究。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理论外求与传统阐发。要构建当代翻译批评体系,理论外求是自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国外翻译批评近年来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近百年来中国翻译批评传统的梳理和现代化诠释与阐发,似乎对认识翻译批评的本质与规律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晚清梁启超将小说功能的拔高,进而将小说翻译功能神话化;新文化运动将文学翻译誉为中国文化再生的“血性汤”;将翻译与中国的文艺复兴联系起来;在政治与战争成为主流话语的时代,翻译又沦落为简单的工具或武器。翻译功能的历史演变似乎揭示了翻译批评的非透明性和复杂性。对翻译批评传统的梳理似乎有助于洞悉翻译批评与政治话语的相互缠绕与互动。此外,翻

7、译批评与思维传统、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规定性与描述性研究。当前的翻译批评,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关注字、词、句层面的比对,二是试图建构完整的批评体系,发现或规定翻译批评的基本原则,或集中于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本质、功能和标准的认定。其理论预设仍然是模仿论。翻译评价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或理论指导,也就是说翻译批评必然是规定性的,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翻译批评的研究却并不一定是规定性的。事实上翻译批评的标准、方法,甚至观念都是由历史和文化语境设定的。有意思的是,在描述研究和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