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

ID:52973697

大小:835.26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4-06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_第1页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_第2页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_第3页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_第4页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与认知.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发展与认知郑玲林2014.6.10儿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18岁以下的“任何人”,都应被视为儿童,即每一个18岁以下的孩子都应当享受家庭、社会对他们的特殊关爱。因此,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都应该接受良好得基础教育,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并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2.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对儿童的养育、批评与惩罚、成长的期

2、望等都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3.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有了科学的依据。了解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更可以为营造儿童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指导。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最终目的是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顺利的渡过每个发展阶段。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可以提

3、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自我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1986,瑞士1915,获得生物学学位1918,弗洛伊德、荣格影响1920,西蒙实验室工作,《象征思维和儿童思维》1923,结婚认知结构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本能性的反射(吮吸、眨眼、抓握)主体——客体图式: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机体与环境不

4、平衡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同化顺应把新信息纳入到机体以后的图式或结构之中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影响认识结构发展的因素1.成熟2.物理环境3.社会环境4.平衡:发展的决定因素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纯粹的生物,触摸、看、听发展出客体永久性(躲猫猫、A非B任务)眼不见,心不想研究新进展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婴儿的客体永久图式的出现年龄比皮亚杰理论所说的要早。爱丁堡大学的TomBower作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证明婴儿在8个月之前已经具有了“客体永久图式”。前

5、运算阶段(2—7岁)产生表征能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象征性游戏绘画表征但思维是存在局限性的,直觉思维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泛灵论不守恒:守恒实验传导性推理缺乏等级分类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语言符号灵活运用延迟模仿:1.5岁以前的婴儿只能根据直接出现在面前的原型作出某种模仿姿态或动作,原型消失后,婴儿就不再模仿。到了1.5~2岁,婴儿可以在原型消失后继续模仿,这就是延迟模仿。延迟模仿的出现,表明婴儿头脑中开始形成最初表象,他们的心理发展由感知一运动阶段开始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直觉思维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直

6、觉性泛灵论自我中心言语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CDBA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例如:你有兄弟吗?你的兄弟有兄弟吗?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

7、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原因: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对实在加工处理守恒

8、可逆性整体性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数目守恒(6~7岁)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年龄较小的儿童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与B一样大小将B压扁ABAB物质守恒(7~8岁)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