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

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

ID:5305399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_第1页
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_第2页
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_第3页
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燕公司的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分析【摘要】  “万燕”VCD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款家用电器。在VCD的市场运作过程中,由于对市场的基础、配套部分认识不足,走入了市场运营的困境。VCD的生产并不是难以控制,难的在于VCD配套的市场并没有形成。万燕作为技术开创者,本应该是自主创新、产业自强的先行者,却成为先烈。本文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止过早进入市场,绝大部分是因为经营者的战略失误。笔者主要从技术和经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万燕VCD、市场、技术、营销、战略万燕VCD是中国VCD市场当之无愧的拓荒者,但万燕的先行优势并没有转化为领导优势,导致“先驱”成为“先烈”,其

2、市场份额由100%骤降至不足2%,令人扼腕。综合分析万燕的失败,关键在于重技术、轻营销,在技术无法成为行业壁垒的时候,未能及时构建品类品牌壁垒,使后来者轻而易举地进入和超越;其次是对先行时机的把握失准,由于VCD市场的发展需要配套碟片的支持,万燕在配套市场尚未萌芽的时候过早发力,结果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个蛋糕,却被其他品牌瓜分殆尽。我们首先具体来看万燕的技术战略。“万燕”一开始取得成功的原因非常清晰,那就是它在VCD这个当时尚无人问津的行业“新生期”里,一下子抓住了这个时期所要求的创新重点——研发创新。合作双方共投入1600万美元经费致力于产品

3、研发,这样的投入在当时无人匹敌,它充分保障了“万燕”将MPEG电子技术成功地转化为了VCD产品,顺利完成了针对产品的研发创新。可是,随后仅仅经历了3年的生命历程,“万燕”最终失败了。在技术战略方面,它的失败是多层次的:1、技术“新生期”没有保住既成优势。“万燕”在VCD技术系统的“新生期”里通过大力搞研发创新,从而一度抓住了这个阶段的创新重点。但是,它并没有把这个优势继续保持。应该说,“万燕”没有通过技术壁垒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创新成果,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申请专利保护。比如,它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一经面世,几乎全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器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众多厂商的解

4、剖对象。这使它丧失了创新技术的独家占有优势和垄断地位,花大量资金开发市场、教育消费者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企业原来的研发创新优势转而成了资金重负的劣势。其实,VCD真正的技术核心是解码芯片,掌握在C-CUBE公司的手里。万燕公司掌握的仅仅是组装技术,在硬件或软件方面都没有任何开创性的创新。也就是说,万燕只是利用当时已有的硬件集成在一起,组装成了VCD,然后在软件方面做了一些应用开发。而这些应用开发是任何一家VCD企业必须单独去做的,技术含量很低。而万燕却用了上亿资金投入这些技术研发,着实让人不明白大笔的费用到底花在了哪里。并且,由于技术核心在C-CUBE公司,万燕没

5、有保证上游关键零部件的独家供给。姜万勐以为用股份把C-CUBE的技术和产品绑在一起就行,没有想到C-CUBE发现中国市场巨大和万燕后期缺钱之后,转而向所有买家出售解码芯片,既多牟利,又控制了整个中国的VCD产业。结果,由于万燕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家电公司买去解剖做样机,导致VCD行业学徒四起,产能陡长,价格如跳伞。2、技术“成长期”没有进行工艺创新。“万燕”具有国际背景的投资渠道使其挨过了前一阶段失误所造成的资金重负。但是,随着时间进入1995年前后,国内整个VCD技术系统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期间VCD生产模式得到了很大创新,珠三角的VCD企业开始

6、利用产业集群的力量来组织生产,尤其在广东,有人专门提供线路板,有人专供机壳,不出方圆25公里,生产整机的所有元器件均可配齐。这种集群式生产模式在成本和规模方面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传统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个时期,“万燕”如果能够进行及时的工艺创新,就能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利用性价比优势占领市场,这样的话,它还能够继续胜出。可是“万燕”并没有抓住这个时期的创新重点,错过了依靠集群力量来进行工艺创新的最佳时机。万燕已经在技术战略上栽了一个小跟头,如果之后能制定切合企业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特点的经营战略,是还能扳回这一劣势的。但是,同样地,万燕在企业运营上又犯了错。1、过早进入

7、市场。1993年,当万燕研制出世界第一台VCD机时,正是录像机、LD机大行其道的时候,人们不知道VCD机是何物,有什么用途。万燕集团便肩负起了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的重任。“万燕”在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是1600万美元,当时中国老百姓对VCD的认识几乎为零,为开发市场,“万燕”又投入了广告费用2000万元。累加下来前期投入太多,“万燕”难堪重负。另外,那时候市场上VCD碟片的品种不足,租赁行业未形成,导致消费者有机无片,或有机购片的尴尬局面。消费者购机后,一是碟片欣赏品种不够丰富,二是购买碟片使用成本太高。于是万燕还要致力于开发碟片,因此形成了“万燕”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