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

ID:53078648

大小:231.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6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_第1页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_第2页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_第3页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6期(总第131期)广西热带农业1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谢红辉(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摘要: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菌丝在30!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下萌发速度最快;∀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生物学特性玉米(ZeamaysL)是中国主要的食、

2、饲兼用(FeCl3)002g、蔗糖50g、琼脂粉20g,dH2O定作物,也是轻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种植面积容至1000mL。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F:彼查培养基(固体),硝酸钠2g、磷酸氢二玉米小斑病(Cornsouthernleafblight)又叫玉米钾1g、氯化钾05g、硫酸镁(MgSO4#7H2O)05斑点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玉米产区。玉米小斑病g、硫酸亚铁(FeSO4)001g、蔗糖30g、琼脂粉菌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轻者降低千粒20g,dH2O定容至1000mL。重,重

3、者导致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发芽12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率降低,一般可使玉米减产15%~20%,严重时则减121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1]产50%以上。同时,玉米小斑病也是国外玉米产区选用以上配制的6种培养基,每种培养基处理5的主要病害之一。1970年,美国因大面积种植带有T个平板,即5次重复。每个培养皿(直径为90mm,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玉米杂交种,使对该细胞质高度下同)中倒入约10mL培养基,然后用灭菌后的打致病的小斑病菌T小种成为优势小种,造成小斑病大孔器(直径约为05cm,下同

4、)移取菌丝块。将各流行,减产165亿kg,损失达15亿美元。处理放置在30!下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3d测量1次,直至菌丝即将长满整个培养1材料与方法皿为止。最后一次测量完菌落生长量后,每一平板11培养基的配制均用10mL灭菌水将孢子洗下,混匀。然后采用纽A:PDA培养基中加入5mgVB1。鲍尔(Neubauer)血球计数板测量各处理的产孢量,B: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重复3次。粉20g、无水葡萄糖20g,dH2O定容至1000mL。122温度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C:

5、燕麦琼胶培养基,燕麦片30g、琼脂粉20用灭菌后的打孔器取带有少量培养基的新鲜菌g,dH2O定容至1000mL。丝块,移植到PDA培养基平板的中央位置进行培D:玉米琼胶培养基,玉米粉100g、琼脂粉17养。各处理放置在5!、10!、15!、20!、25g,dH2O定容至1000mL。!、28!、30!、32!、35!、40!下的培养箱E:查理培养基(固体),硝酸钾10g、磷酸二中培养。每个处理5次重复,每3d测量1次,采用氢钾5g、硫酸镁(MgSO4#7H2O)25g、氯化铁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直至菌丝即将长满整

6、个收稿日期:2010-09-032GUANGXITROPICALAGRICULTURE(GeneralSerialNo131)No6Nov2010培养皿为止。各处理在黑暗、30!、11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75取5L浓度为1∃10个/mL的孢子悬浮液采d。每pH值处理下设3次重复,对照为等量无菌水用载玻片悬滴法进行萌发实验。将各个处理放置在培养的菌丝。10!、15!、20!、25!、28!、30!、32!、培养7d后,用干净的纱布(纱布先称重)过滤35!、40!、45!下培养,每3h观察1次。实验菌丝

7、,在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再称量烘干后菌丝的设3次重复。观察时,每个处理玻片随机数100个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菌丝的生长量:孢子,计算萌发的孢子数,再求其孢子萌发平均数,总生长量=烘干重-纱布重-对照重即得各个处理下孢子的萌发百分率。萌发标准为芽日生长量=总生长量/7[2]管伸出达孢子长度的一半。2结果与分析123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用1mol/L的HCl和NaOH将液体马铃薯培养21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基(配方同传统PDA培养基,但不加琼脂粉)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A、B、C和D4种培养基pH值分

8、别调节为20、30、40、50、60、70、比E、F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落生长要好。无论是总80、90、100、110、120,用250mL三角瓶分生长量还是平均每天的生长量都以A种培养基最大。装,每瓶100mL培养基,121!灭菌20min。然在分离培养玉米小斑病菌的过程中,一般采用PDA后,用灭菌后的打孔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