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讲评课教案.doc

地理讲评课教案.doc

ID:53110329

大小:1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地理讲评课教案.doc_第1页
地理讲评课教案.doc_第2页
地理讲评课教案.doc_第3页
地理讲评课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讲评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峡一高教学设计设计教师:2016年10月26日课题:《高一地球的结构练习讲评》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考点细化地球运动地理意义1.使学生能正确描述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能够区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和位置。3.能够概括地球内部圈层的物理形状和外部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1.通过激疑思考,让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2.观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各圈层发生的变化图为依据,得出地

2、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实况以及各圈层的特点,图文结合便于理解。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等教学方法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4.自己动手画图,对地球的内外圈层进行整体的概括和认识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认知,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章节的宏观性,学生接触的不是很多,并且涉及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考验。因此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师生的互动

3、来建构学生在这方面学习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以后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2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一、      分析试卷考查的内容和反馈试卷的批改情况1、主要考查了的内容:地球的结构:地震波:(1、4、6、2、7、9、10)内部圈层结构((3、48、11、12、13、14、18、28)和外部圈层结构(15、18、19、20、21、24、26),综合题(30、31、33、34)2、作业的答

4、题情况   选择题部分:地震波,内部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结构1.地理解题的基本技能:提取信息的能力等;2.地理思维方法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处理;通过对作业检查以下几道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1、2、13、14、7、8、一、设疑自探:对上述题目以及自己做错的题目独立探究,查找错因二、解疑合探:讨论要求:1.根据做题情况,在小组内互探互纠。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组间交流。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效补充修改第一组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5、1.图中S为        波,P为        波。2.图中各圈层A为        ,B为        ,C为        。3.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4.在2900千米深处,S波        ,P波波速        ,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        。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        。答案: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莫霍界面;4.消失;变慢;古登堡界面;5.M层物质为液体,

6、N层物质为固体解析:1.读图可知,S波传播速度较慢,P波传播速度较快,因此S波为横波,P波为纵波。2.根据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3.第(3)(4)问,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变慢,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5.M层和N层都属于地核,但物质状态不同,M层物质为液体,N层物质为固体。2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

7、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2.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答案:1.B2.D解析:1.图中①②

8、③④依次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中,含有岩浆的该圈层称为软流层。2.左右两图分别表示地球外部和内部圈层,这些圈层并非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既有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B错误;各圈层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实现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错误、D正确。第二组:1、此题关键词:地壳、地幔、地核2、通过地震波判读地理事项。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的基础牢固。读地球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