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

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

ID:53236521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_第1页
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_第2页
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_第3页
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对中药毒性认识摘要: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本文笔者对中药毒性进行了探讨,对如何预防中药毒性有临床意义。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辩证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疽;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1中药毒性的起源“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通常是药物的总称。《周礼・天官・冢宰》云:西周时已有专业的“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南北朝时期雷敦著《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宋代已将重要的配

2、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列出其名称,亦即后世所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如妊娠用药的禁忌,因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或堕胎的作用[1]。2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是药三分“毒”。如果辩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神农本草经》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有毒或无毒”,下品“多毒”,就是根据药物的无毒、有毒来分的。大体上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有毒的药物用后多有强烈的作用。可见在古代对于“毒”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

3、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张氏的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义,并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在本草及后世许多中药书籍中,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的“大毒”“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就会导致中毒。在医疗上有时可采用“以毒攻毒”的法则,如应用适宜的毒药来解疮毒、除毒疡、杀虫等。现代中医药学药性中标有“大•小毒"等的药物可对机体或病情造成危害,因药物及病人体质不同,所产生的侵害方式

4、及后果亦有差别。同时,认识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之骏猛或者和缓,方能根据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剂量,并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有害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2]。3中药辩证对毒的解释中医学中有“邪盛谓之毒”的观点。指出了“毒”是一种有害于人体的外来物质,称之为外来之毒。笔者认为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可统称为毒。因为这既包括了以上所说的外来之毒,也包括了内生之毒,即:一部分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一部分指由于机体代谢障碍,本为生理性的

5、物质,一旦转化为机体不利因素就有可能成为“毒”O4临床常见中药中毒的原因:这对于预防中药中毒十分必要。(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量服用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即可引起中毒。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如服用关木通60〜100g,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服用苍耳子100g可引起急性肝坏死和全身广泛出血。(2)服用太久:超疗程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如长期服用朱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出现痴呆及血尿、

6、蛋白尿等;长期服用雷公藤、火把花根可引起性腺损害,导致闭经、阳痿。(3)其它:如炮制不当、制剂不妥、配伍失误、误食误用等,以上均可引起中毒的发生。如乌头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乌头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总之,应用“有毒”药物时,除在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尽量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要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严格控

7、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再次,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以保证用药安全。参考文献:[1]苏世奇,段虞珍,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调查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7):72-73[2]杜国安,李烈,常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临床不良反应分析,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44-18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