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

ID:53270100

大小:293.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7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_第1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_第2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_第3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生产中图分类号:Q81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3547(2012)02—0013—04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杨明亮,王继安(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30)摘要:介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作用,主要探讨大豆原生质体融合的途径和方式,以期达到在大豆育种改良中克服远缘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和创新种质等目的。通过对其他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豆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的几点展望。关键词:原生质体;细胞融合;大豆;遗传改良App

2、licationofProtoplastFusionintheGeneticImprovementofSoybeanYangMingliang,WangJi’nil(SoybeanResearchInstitute/KeyLaboratoryofSoybeanBiology,MinistryofEducation,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Abstract:Theroleofprotoplastfusiontechniquesingenet

3、icimprovementofsoybeanwasintroduced.Thewaysandapproachesinsoybeanprotoplastfusionweremainlydiscussedwithanaimofbreakingsexualhybridizationincompatibilityanddevelopingnewgermplasm.Severalprospectsinsoybeanproto—plastasymmetricfusionwerealsoproposed.Keywords:Pro

4、toplast;Cellfusion;Soybean;Geneticimprovement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蛋白来源,其育的性状而言是有效的。然而对于细胞质控制的性种进程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尽管传统的育种方法状,这些技术只能进行十分有限或很小程度上的对有益农艺性状的改良已经取得极大的进步,但改良。原生质体融合不仅将两个生物的核基因组是培育出突破性品种还是很困难。原生质体培养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将两个融合个体作为一项新的细胞工程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为细胞质基因的重组和改大豆育种改良中

5、,以其为基础的原生质体融合为良提供了可能。克服远缘有性杂交不亲和、转移有利性状、创造1大豆原生质体融合的分类新的种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细胞融合方式,大豆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在大豆遗传改良进程中,传统的远缘杂交技分成两类:原生质体(对称)融合和原生质体不对术和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对于细胞核控制称融合。收稿日期:2011—12—30;修回日期:2012—02—28第一作者:杨明亮,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Emaihym15418@126.com通讯作者:王继安,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r

6、l:wangsoy@yahoo.con.cn农业生产■1.1大豆原生质体(对称)融合质核基因融合极有可能由于远缘融合杂种中异源原生质体(对称)融合是把不能进行有性杂交染色体不相容而导致杂种不育。如果只将异源种的亲本之间进行遗传物质的重组,其中既包括核属中的少数染色体或片段导人受体细胞,这样就基因的重组,也包括细胞质基因的重组。从Carl—有可能改善杂种育性,又可以转移有利性状。son(1972)建立第一棵体细胞杂种植株以来,体细1.2大豆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胞杂交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n1。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即指利用

7、射线将供体原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Constabel等(1976)生质体细胞核钝化,与完整的或者胞质钝化的受就得到了大豆悬浮培养细胞与豌豆、烟草、番红体原生质体融合,由于所得融合产物含全套受体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体,以及大豆和Vicia染色体及部分供体染色体,其胞质基因可能发生hajastana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并诱导出分裂。Kao重组,称为不对称融合杂种,这类体细胞融合称等(1977)应用大豆和大麦原生质体得到的融合体为不对称原生质体融合(Zelcereta1.,1987)[81。不对形成了细胞团,以及钱迎倩

8、等(Chien等,1982)称融合保持了细胞融合的优点,又克服了对称融应用Nicotianagluca和N.tabacum的叶肉原生质体合的弊端,而且杂种能很快稳定。与大豆培养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杂种细杨勇等(2007)通过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胞,并形成愈伤组织。但是自此以后,像这种远将野生大豆(GlycinecyrtolobaACC547)的耐盐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