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选修3-1.doc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选修3-1.doc

ID:53339911

大小:10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3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选修3-1.doc_第1页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选修3-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选修3-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惯性。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3.知道牛顿和伽俐略等科学家的理想推论和科学思想方法。4.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与不受力作用是等效的。5.学会运用惯性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重点·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理想实验教学过程:一、历史回眸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提出运动分两类①自然运动(重物下降、轻物上升、水流、天体运动)自然运动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作用。②非自然力(手推车、举重物)有人对物体的作用亚翁以直接的经验出发,得出力作用

2、在物体上,物体才离开原有自然位置,失去了外力的作用,物体会静止。一句话总结: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俐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怀疑,并最终抛弃这一观点。他推断出:物体具有速度后,如果没有外力使此物体改变其速度大小,那么它的这个速度就保持不变。总结: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课本P68“自主活动”1,分别用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的观点解释3.墨瞿(墨子,春秋战国思想家、教育家)提出“力,刑之所以奋也。”即“力是使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的原因。”虽不够完整,但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并早近100年。二、理想实验伽

3、俐略的观察、经验BAAB如图,绳一头悬挂,一头系一小球,拉至A点放手,小球沿圆弧摆动,其必摆到与起始点接近的高度。若有一钉子,它改变小球的运动路线,但小球仍会摆到与起始点接近的高度。根据此实验,伽俐略提出以下理想实验-2-用心爱心专心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将两光滑斜面连接,将一小球无初速在H高度释放,小球沿斜面下滑,经过下方光滑连接面滚上另一斜面,整个过程小球不受任何摩擦力,小球会上升到与起始位置相同高度。并推论,逐渐改变斜面的倾角,小球仍会运动到与起始位置相同的高度

4、。若将光滑斜面倾角减小到0,变为水平方向,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以此速度运动下去,但这时小球不受外力。H以此理想实验驳斥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从而得到其观点: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课本P68“自主活动”2(提问)小球是否会被吹进筒中?(答)不会,小球有惯性,因为人仍具有速度,所以会向前冲。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特性之一,不取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现象:惯性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由于具有惯性而显现出来的现象。以上所提

5、的现象就是惯性现象。举例:飞跃黄河、甩体温计、割草、张开塑料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具有惯性,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那么如何改变呢?踢足球事例,得出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有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仅只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讨论题:一匀速行驶车上站立一人,若人向上跳起,会落在小车上起始位置的前方、后方还是起始位置上,若他跳起时,小车突然加速或减速,又会落在何处。-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