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ID:5340886

大小:365.50 KB

页数:208页

时间:2017-11-08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_第1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_第2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_第3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_第4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主讲:靖辉1第一章:公共关系的 观察与思考2一、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现状1、无知导致误解2、无意带来曲解3、恶意为之蒙上阴影4、公共关系队伍需要正规化管理3二、为什么社会组织要引入 公共关系管理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尼采说:“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高级动物。”4二、为什么社会组织要引入 公共关系管理公共关系的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印度狼孩的启示美国著名心理实验的启示5结论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只有在人类社会的正常交往中才能正常地生存和成长。社会化是人的重要属性和标志。6自我实现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启示安全的需要生理、生存的需要7第

2、二章 公共关系的概念和 含义8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及五个要点:1、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92、公共关系概念的五大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10相关公众:即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必须与之保持良好沟通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的总和。11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12二、公共关系的几层含义1.公关状态:任何组织都处在特定的公众环境之中,公共关系

3、状态指的就是组织在公众环境之中特定的情形和状态,具体包括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两个方面:13社会关系状态:指的是组织机构与其相关的公众对象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态14公众舆论状态:指公众舆论对组织机构的反映和评价的情形与状态。152、公共关系观念:即客观的公共关系状态和能动的公共关系活动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并以观念和文化的形式,构成经营管理中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16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互惠意识公共关系观念包括五个方面:17形象意识:形象意识指在决策和行为中高度重视声誉和形象,将良好的形象视作珍贵的无形财富,重视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和形象

4、竞争,将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18公众意识:公众意识即认为没有公众的支持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事业就不可能成功,因此自觉地将公众意愿和利益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了解公众、顺应公众、满足公众、服务公众作为重要的经营管理原则。19传播意识:传播意识表现为重视信息的双向沟通,主动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方式去建立相互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与好感,不放弃任何传播的机会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为事业的发展创造“人和”的舆论气氛。20协调意识:协调意识即主张统一与调配矛盾的双方或各要素,使它们之间达到平衡、一致、融洽与和谐的状态,如追求组织目标与公众需求的一致,营利性与社会性

5、的平衡,眼前效果与长远效益的统一,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和谐等等。21互惠意识:互惠意识则是主张关系的双方在交往和合作中应该共同获益、共同发展,将平等互利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认为凡是有损于自己关系对象的事情最终必将损害自己,因此维护关系对象的利益也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互利互惠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关系。22三、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的区别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从内容方面说,

6、公共关系包括了部分人际关系,主要是个人因组织的角色而形成的那部分人际关系(如公关经理与记者、推销员与顾客);实际上,公众对象中包括了许多个体对象24从方法方面说,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离不开各种人际传播的方法,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必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25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26一、现代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的公共关系职业是从新闻界中分化出来的。27美国人艾维·李提出的“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原则宣言,奠定了现代公共关系职业行为和职业准则的基础,他本人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28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内斯,192

7、3年出版了在公共关系学史上被称为第一本公关教科书的《公众舆论的形成》(又译《舆论之凝结》)291952年,美国现代公共关系权威卡特利普和森特在被称为公共关系“圣经”的《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正式提出和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双向对称”模式的确立,成为现代公共关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30二、公共关系兴起的一般 社会历史条件1、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关系在历史上的兴起和发展,与民主政治代替专制政治的社会条件相关。封建社会的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