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

ID:53962686

大小:3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1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_第1页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_第2页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_第3页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_第4页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税法:你看税法,出题就有很对性,计算题都是出税种,叫你算多少税,分值比例较高,所以你如果计算做得好,考80分都容易,我这么告诉你几点,你回去好好看看税法.税法从增值税,除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外,书上黑体字,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1.各个税的概念2.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3.计税基础,这个是计算的关键,哪些要计税,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组价,你列一张表.4.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你按照这4样,再归纳第5个.5.与房子有关的税,你看历年试卷,年年都会考到.你这么一归纳,税法顶多归纳出30页4A的纸,肯定能过了.归纳有以下这么几点:因为会计其实是考你的会计准则问题,很详细的,所以首先要1.归

2、纳会计科目核算内容2.归纳以什么价值核算,你比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到底是什么价值。3.归纳相同点,比如哪些要提减值准备,哪些可以冲回,哪些不可以冲回。4.对比,资产对比负债,对比所有者权益。5.共性,资产里面的,比如金融资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资产,共同与差异,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共性。一、以自己的学习能力,备考CPA大概需要多久?这其实是各位考生最关心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我在知乎逛这么久也没见其他答案中有所提及,原因大家也理解,谁都只能把握自己的学习能力。由于个体差异无法用“学历”、“职业经验”甚至“年龄”来笼统概括,所以我想了这个法子来帮大家量化自己的学习能力,估算各位

3、所需的时间:用备考会计从业证的时间来做参照系。(为精确起见,我们以“小时”来度量,而非“天”,这点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对“自身基础”的定位:先吐个槽:看过很多商科或法学专业的答主只要没学过《会计》就动不动来一句“零基础”,这真的真的真的会误导很多考生同胞(包括当年的我),对于一个正常的法学毕业生来说,需要从零啃起的教材只有四本好么。。。我本人是名不见经传院校的大专生,非财会、非商科、非法学的工程专业,备考前只做过销售,对于CPA的知识领域没有任何交集,跟我一样条件的考生相信不在少数吧?请一定要正确理解“零基础”。如果你的专业知识涉及到了法律、商学、财务,请一定要提高对“自身基础”的定位哦。下

4、面是重点(认真脸):对于“真·零基础”的我而言,考会计从业证共用了200小时。(其中包括:基础会计100小时,财经法规80小时,电算化20小时。)CPA《会计》约500个小时,《财管》约300个小时,《税法》约300个小时,总复习共约400小时。(总复习时间里包括:会计约150小时,财管约200小时,税法约50小时。)(像不像制造费用的分配?╰( ̄▽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之前真的没有接触过会计,请务必要学习《基础会计》,一定要理解“借贷方”的概念,分辨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了解每种要素的方向并编制分录。这是会计语言最最基本的逻辑,必须搞懂,否则CPA《会计》根本就是天书。我的时间安排:

5、每天“有效”学习10小时(实际时间是12小时,中间抛锚打盹上WC的时间扣除后为10小时)达标打钩,否则打叉。六月份鼻窦炎发作导致头疼,后来吃抗生素头不疼了却恶心的吃不下饭、浑身无力,浪费了一个月。从整体情况上,大家也看得出我是略笨,且不是很勤奋的类型,应该和大伙差不多。(∩_∩)二、六大科目该怎样搭配组合?以我个人的理解和众网友们交流的经验得出,六大科目大体上可分为:理解类和记忆类。会计、财管属于理解类,审计、战略、经济法属于记忆类,税法属于半理解半记忆类(说白了就是文科理科)。对于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理科生请优先选择理解类科目;记忆力强、过目不忘的同学选择记忆类的。会计是核心科目,与

6、财管、税法都有交集;审计和战略的内容体系相通(今年甚至有“杂交”的考点),最好放在一起复习。税法其实更偏向记忆类。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后,就得制定个备考策略了。我个人的建议是这样:如果是同类的科目组合,最好混合复习;不同类的科目组合,将同类科目的混合复习,不同类科目的总次序上理解类优先于记忆类。举个栗子(注意),假如今年报了会计、财管,那就会计听三天课,财管听三天课,循环往复无穷匮也;再假如报了会计、审计,那就先会计听完再去听审计;再再假如报了会计、财管、经济法,那就会计三天财管三天,两科混合听完之后再去听经济法;再再再假如“理1理2理3记1记2记3”,那就理1三天+理2三天+理3三天循

7、环往复混合着都学完了再去把记1记2记3的循环往复。(此法乃独门绝技,要是有比这更效率的麻烦请私信我!)为什么这么学?因为思维体系不一样啊,理解类的思维体系是非线性的,而记忆类则是线性的。你想不通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为什么是这样,即使看上一百遍只要想不通就没法进入下一个领域,可经济法你一条背不会多看几遍也就会了,实在不行跳过背下个法条即可。但假如你不这么干,非把理解类和记忆类的混在一起复习,那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疲于奔命,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