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

ID:53985397

大小:8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2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_第1页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_第2页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_第3页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_第4页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检定菌的管理制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检定菌的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检定菌的管理制度,保证菌种的正常。2范围化验室使用的菌种。3责任化验室主管、化验员。4制度4.1菌种的购买和接收4.1.1检定菌应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当地药检所购买。4.1.2检定菌应设专人保管,此人应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种保存经验。4.1.3接收菌种时,应核实菌种的名称、编号、形态特征等,并调查清楚菌种的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4.1.4填写菌种接收登记表。内容有:菌种名称、菌种编号、菌种批号、购买日期、菌种来源等。4.2菌种保存4.2.1菌种上应贴上明显的标签,标明名称、编号、购买日期等。4

2、.2.2菌种保藏分四个阶段:①挑选特征典型的纯菌菌落;②确定保藏的合适菌体形态,孢子和芽胞代谢作用较弱,同时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对凡是能产生孢子或芽胞的微生物都用孢子和芽胞进行保藏;③选择最适宜的保藏法进行保藏;④定期对保藏菌种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需改变保藏方法,保藏期满应及时进行移种。4.2.3菌种复苏参考方法:干菌种(0代)用100ml液体培养基复苏(1代),加入100ml40%无菌甘油,混匀,小量分装,于-20℃冷冻保存。每次使用取一支自然(室温)解冻,取0.1ml接种至10ml液体培养基,按

3、规定培养、稀释(2代)。解冻后的菌种不能重复冷冻,传代后应进行灭活。4.2.4一般采用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将经常使用的菌种的典型菌落接种在新鲜的琼脂斜面、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中,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待充分生长后,把培养好的新鲜菌种管用牛皮纸包好,为减缓培养基的水分蒸发,延长保藏时间,可将菌种保藏管的棉花塞换成无菌橡胶塞,放在4℃左右的冰箱内保藏。本法适用于经常使用的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保藏,各类菌种保藏条件及时间见附表1:各类细菌保藏条件与时限4.2.5每天检查一次保存菌种的冰箱温度,并作记录,每周检查菌种管的棉塞是否

4、松动,菌种外观及干燥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填写菌种检查记录。4.2.6每次移植培养后,要与原种的编号、名称逐一核对,确认培养特征和温度无误后,再继续保存。4.3菌种的传代、接种和使用4.3.1每株菌种应建立菌种使用及传代记录,斜面菌种应根据其特性决定传代时间间隔,细菌一般一个月,其它见附表1:各类菌种保存温度与时限。4.3.2传代时使用须核对名称、编号,传代代数及日期,所用培养基。4.3.3传代和接种规程4.3.3.1先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烧灼接种环。4.3.3.2再将原有的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

5、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要注意能清楚地观察到斜面,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应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试管口平齐,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4.3.3.3首先,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拔取。再以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顶端的环必须烧红,以彻底灭菌。环以上凡接种时可进入试管的部分,也应通过火焰烧灼。烧灼时,应把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因外焰的浓度比内焰高,容易烧红。4.3.3.4使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

6、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出两支试管的棉塞,持住,再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可能沾污的细菌,但勿烧烫。4.3.3.5先将烧灼过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土,如有熔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能烫死细菌。一定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少许,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从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轻轻划线接种。划线时,一般先由下而上划一直线后,再由下而上划曲线。操作过程应迅速,勿使菌苔粘至管壁或管口。4.3.3.6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棉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

7、右手的棉塞。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原处,再把可能未塞紧的棉塞塞紧,即可进行培养。4.3.3.7操作过程中,如因不慎使棉塞触及火焰而着火,却勿用口吹,须在刚刚着火时迅速塞入试管,因管内氧气不足会很快熄灭。若棉塞外端着火,可用手捏熄。若棉塞烧坏不宜再用,可另取未接种斜面培养基上的灭菌棉塞,代替塞上。4.3.3.8传代和接种使用后,应填写检定菌种接收、传代登记表及检定菌使用记录。4.3.4控制传代次数,传代次数越多,突变的几率越大,因此要尽量少传代;根据菌种特性和实际保存情况,一般最多传代不超过5代,超过此次数,应加热灭活。4.3

8、.5做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后试验用的菌液以及测量完抑菌圈后的培养皿,阳性菌对照废弃物,要灭活处理。4.3.6菌种有异常情况或有杂菌生长,则应随时更代,并可在传代中,选择典型菌种作传代菌种。附:检定菌种接收、传代登记表(编码:JL-ZL-142)菌种检查记录(编码:JL-ZL-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