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

ID:54025130

大小:3.6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28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_第1页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_第2页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_第3页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_第4页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组员:李木生,颜大钧,郑伟坛,朱俊林,胡思妙,王荣迎,陈琳蔓肠杆菌科细菌一般性鉴定程序未知肠杆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纯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学试验一.分离培养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提取可疑肠道杆菌,在EMB上分区划线接种。送37℃培养24小时。二.纯培养(一)确定可疑菌落。1.观察EMB表面的菌落特征:(1).凡紫黑色的单个菌落可初步定为可疑大肠杆菌菌落,标号为。(2).凡光滑无色透明的单个小菌落可初步定为痢疾杆菌属菌落或伤寒杆菌属菌落,标号为。(二).可疑菌落纯化培养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挑取已编号可疑

2、菌落,分别接种在双糖铁高层琼脂斜面和半固体培养基上,送37℃温箱培养24~48小时。(三).双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特征观察与动力观察初步确定为伤寒杆菌初步确定为大肠杆菌革兰染色镜检挑取纯培养后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确定为革兰阴性菌后进行细菌的生化培养基接种。革兰阴性菌短杆状,分散排列生化试验鉴定将需全面鉴定的可疑细菌从双糖铁琼脂斜面挑菌分别接种于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每株可疑菌需接种的培养基计有糖发酵管(葡.乳.麦.甘.蔗)各1支,蛋白胨水1支(I),葡萄糖蛋白胨水2支(M.Vp),枸橼酸盐琼脂斜面1支(C)。接种完毕后,试管置于

3、试管架上,送37℃温箱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记录结果。1.不变黄,小管无气泡:糖发酵为阴性(—)。2.黄色,小管有气泡(产酸,产气):糖发酵为阳性(+)。黄色,小管无气泡(产酸,不产气):糖发酵为阳性(+)。糖发酵试验结果: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无变化为阴性(-)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桔黄色为阴性(-)吲哚试验(I)甲基红试验(MR)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斜面上有菌苔,且变成深蓝色,为阳性;斜面上无菌苔,仍是绿色为阴性。红色为VP阳性。表1肠杆菌科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结果记录表细菌编号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4、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H2S动力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细菌编号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H2S动力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表2肠杆菌科细菌生化反应鉴定数据参考表实验原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己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

5、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方法(一)接种肉汤培养基(二)菌液均匀涂抹平板培养基(三)分别夹取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四种抗生素纸片贴在平板上进行培养实验结果青霉素(mm)链霉素(mm)头孢拉定(mm)庆大霉素(mm)大肠杆菌-18>15(敏感)-24>15(敏感)沙门菌-16>15(敏感)-19>15(敏感)志贺菌-22>15(敏感)-25>15(敏感)●实验结果三种菌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和头孢拉定耐药。血清学试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