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

ID:54239280

大小:9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章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整理,重点是讲清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主要线段、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基本作图、逆命题、逆定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使学生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同时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模式和方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切入点之一。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作为教学重

2、点,对两边和一边对角条件的探究作为教学难点。推理证明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前面平行线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推理证明,但那只是初步的、浅显的.本节课重点分析挖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开展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阶段。2.教材编写特点数和形是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两章主要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关于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章内容是对三角形相关知识性质的整理,重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介绍了一些特殊三角形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简单性质。本节课教材首先安排了议一议题目,目的是为将旧知识迁移,引发新知识,从而调动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的做一做题目是为启发学生了解具备三个

3、条件就有可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发现ASA公理。所安排的例题是为说明公理的具体应用,并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进一步描述了所学公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公理实质的理解,有助于公理的应用。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几何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合同关系(也就是全等关系),一个是度量关系的研究。在三角形全等的学习中也就是使学生体验到这种“合同”关系。新课程强调图形的运动和变换,实际上就是从静止的全等过渡到变换的全等关系的视角.4.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困难(1)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55.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学生三角形全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4、,学习起来不会太陌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过渡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我的思考根据前侧的情况,这节课的重点应是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及证明过程的书写,这部分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证明书写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再适时地指导与点拨加上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相信能够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好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同时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我要增加学时,以使学生多数人能够把握住几何的证明,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三、教学方式选择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和自主探究式

5、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可能的条件时,采用引导发现式,及时点拨,明确结论;在探究哪三个条件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时采用自主探究式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两角一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角边角”,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经历用两角一

6、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角边角”难点:学生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公理解决较复杂条件的几何证明问题。即学生面对一道不是直接给定“ASA”形式条件的几何证明问题,如何探索符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从而将所给间接条件转化为所学的ASA形式,进而证明所给问题。5五、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意图时间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先请大家帮个忙,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为两块,他要去玻璃店去买一块大小相同的玻璃,那么:问题:(1)要不要两块都带去?(2)带哪块去呢?(3)带B块,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带A块呢?问:恢复后

7、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由带去的元素决定呢?2、实践探究,揭示知识生成探究活动:探究一:画一个△ABC,使它满足AB=7cm,∠A=60°,∠B=80°然后让每个同学把△ABC剪下来,并与周围同学的三角形试着叠放在一起,教师问:(因误差)它们大致互相重合吗?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教师强调“夹边”“对应”二字探究二:在△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