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价值解析及教学策略思考.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价值解析及教学策略思考.doc

ID:5472361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价值解析及教学策略思考.doc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价值解析及教学策略思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价值解析及教学策略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价值解析及教学策略思考【教学文本类别】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用件”类文本。【教学价值解析】“用件”类文本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主要需要学生了解文中的事件,深刻领悟在特定情境中的文本内涵;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刻理解和升华,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研讨,表达对文本主题的深刻认识。“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具有思想价值,学生学习这类文本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感,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实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它是由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讲述

2、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父子之间无私而真诚的爱,以及由爱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地震中的父与子》作为一篇“用件”类文本,其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理解:在灾难面前,这对父子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爱。

3、从而深刻体会爱的价值。显然,我们在教学时不能简单地狭隘地理解为父爱。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借助本文提高道德素养,也可以借助本文为作文打下思想基础。但是,我们在教学时,只能于课堂上体现在情感中熏陶、感染的特点,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价值观,决不能把它当作德育教材,不能够生硬灌输道理。【教学策略思考】“用件”类文本在教学策略选择上是首先师生创设一个文本所预示的特定情境;教师整合主题问题或引发学生提问,在质疑、探究中师生围绕话题展开深入理解;最后将对文本的认识迁移到日常生活学生自身的言行,从而对文本主题有更深刻认识。这种教学手

4、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主题的深刻性。从而达到“言意合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用件”类文本往往揭示一个道理,从而对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它的主题越清晰越有意义。《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选择了“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一主题,整节课围绕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展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让学生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

5、。为此,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除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特定环境外,围绕中心问题“了不起的父与子”着重设计了以下问题: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该怎么来理解它们?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3、“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他怕吗?4、“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透过儿子的话,你看到了些什么?5、“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

6、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文中父亲有哪些地方了不起?儿子有哪些地方了不起?你体会到了什么?6、生命是宝贵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在歌声的氛围中再次感受爱的伟大。“用件”类文本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深刻领悟在特定情景中的文本内涵;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刻理解和升华,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讨,对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生活价值观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