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与焓变.doc

反应热与焓变.doc

ID:54914439

大小:3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3

反应热与焓变.doc_第1页
反应热与焓变.doc_第2页
反应热与焓变.doc_第3页
反应热与焓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反应热与焓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单位是kJ/mol。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从能量高低的角度分析②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反应、C与H2O(g)反应、C与CO2反应。【命题角度一】 反应热和焓变1.(2014·湖北四校联考)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

2、B2(g)===2AB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ΔH=-(E1-E2)kJ/mol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molA—A键和2molB—B键放出E1kJ能量2.(2014·湖北黄石)已知:H2(g)+F2(g)===2HF(g)Δ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

3、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命题角度二】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与判断3.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D.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4.(2014·安庆模拟)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 ΔH1;ClO+O=Cl+O2 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

4、3+O===2O2 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B.O3+O===2O2是吸热反应C.ΔH=ΔH1+ΔH2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1.(2013·上海高考)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0

5、12·江苏高考)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3.(2012·全国高考)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明了化学

6、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表示2_mol氢气和1_mol氧气反应生成2_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_kJ的热量。3.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2)注明物质状态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ΔH值不同。常用s、l、g、aq分别表示、、、水溶液。(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符号(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数字和单位。(4)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

7、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标注“↑”、“↓”以及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等。1.(2014·广东佛山高三质检)已知:101kPa时1mol辛烷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518kJ;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2C8H18(l)+25O2(g)===16CO2(g)+18H2O(g)ΔH=

8、-11036kJ/mol②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036kJ/mol③H++OH-===H2O  ΔH=-57.3kJ/mol④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ΔH=-114.6kJ/mol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只有②2.(2014·河南平顶山高三期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