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长度单位反思.doc

统一长度单位反思.doc

ID:54919757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3

统一长度单位反思.doc_第1页
统一长度单位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统一长度单位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朱李丽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统一长度单位》作为新学期第一课,应以轻松愉快的状态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状态应以由浅入深,层层引入的方式进行开启和引导。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策略是通过引导探究的方法,完成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一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先用比较高矮,长短等问题引出长度单位,让学生感受到“高多少”、“矮多少”、“长多少”、“短多少”……比较具体的长度的过程中,套用到长度单位,从而体现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下来,讲述古代人们在没有发明长度单位时,用拃、脚长、

2、庹、步长等这些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可是,在量同一物体的时候,不同人因拃不同,量德的结果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突出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进而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在下一活动环节中,选用统一标准——“回形针”和“小刀”,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得到了5个答案,可是,用小刀统一测量数学书的长也是5个。数据一样。测量的物体实际长度却不同,这更加突出了本课核心,认识同一单位长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从引出长度单位——不同标准测量——统一标准测量——统一长度单位测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思维发展

3、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以上总结,我有以下一些反思一、好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法宝。二、学生已有经验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三、教师课堂组织引导水平是捕捉教学时机的关键。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资源往往是教师课前准备好大量教具,在课堂上师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学习、操作。开放的数学课堂强调数学课程资源在师生互动中动态生成,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轻松步入课堂,应用教室里的课桌,创设请妈妈买

4、桌布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操作、比划,产生大量的课程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分析,引发认知冲突,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当然这些生成的新知识,可能是教师备课时不曾想到的,始料不及的。但教师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能否很好的组合利用这些资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课堂是否富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当然作为教师出现惊慌也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看待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新知识?这是对数学教师的极大考验。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沉着,要感到欣喜。因为这时课堂已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

5、境”,是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是课堂的本来状态,作为教师不应该惊慌,惊慌就意味着教师还停留在课堂预设的水平上;欣喜则意味着教师能直面学生、直面课堂。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成的新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四、恰当的目标定位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经常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定位在哪里?这往往是老师备课时“痛苦”所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孩子在自己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统一长度

6、单位是人们进行比较精确交流的时候产生的,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还很少有交流物体长度的经历,要在40分钟里面让学生积累这样的经验产生认知的冲突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目标定位到让孩子经历体验统一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这样的高度,而在课堂实施时,总感觉到学生的体验没有到位,可能就是教学目标定位过高的原因吧。所以在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时,最重要的依据还是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