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

ID:54980074

大小:30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7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_第1页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_第2页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_第3页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总294期第6期贵州社会科学Vo1.294。NO.62014年6月GuizhouSocialSciencesJune.2014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刘光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2488)摘要:教学活动本是一个动态统一过程,具有不同的方面、层次和阶段,“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也当如此观。“文、行”是孔子所教的学习内容,亦即“博文”、“约礼”,蕴含“文、武之道”的《诗》、《书》、礼、乐是其具体所指。“文、行”各有高低、本末、内外等层次和方面,并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不断递进上升。“忠、信”则是孔子所教的为学方法,作为一种合内外之道而贯穿学之始终,由此决定

2、了孔门“为己”之学的品格,是学有所成和学者自身主体自觉、独立人格得以建立的保证。“忠、信”之“质”与“文、行”之“文”统一于“好学”、“崇德”的过程中而文质相成,“徙义”、迁善作为为学的外在原则实现了为学的由情入理、情理交融。关键词:四教;内容;方法;文质;情理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24(2014)6-116—119《论语·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一则,是研究孑L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然而自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古至今对此的理解却异见纷呈。问题的症结主何常师之有?

3、”(《子张》)孑L子坚信自身承载了文要落在两方面:一为“文、行;忠、信”的具体内容、王以来的道德文章,以“斯文”自任,子贡所说的实际所指;二为“四教”间相互关系及其在孔子教“文、武之道”也就是孔子所言的“文”、“斯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四教”是弟子后学对孔子所颜渊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深得孑L子真传,教至大且要者的总括,不同的解说直接关系到对他对于老师的道德学问和所教授的内容有着深孑L子教育思想体系与框架的认识,因而不得刻、精准的把握。《子罕》篇载“颜渊喟然叹日:不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一、文、行即博文、约礼

4、,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诗》、《书》、礼、乐是也也已!"’其中“博文”、“约礼”两项正点明了孔子教与学是一体的两面:首先,孔子所教授的所教而自己所学的主要内容。朱熹《论语集注》来源于自身的学习;其次,孔子所教授的也正是(后简称《集注》)引程子之言日“此颜子称圣人最弟子所学习的。孔子所学之大者在《论语》中有切当处,圣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孔子亦曾自明确记载,孔子自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言“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雍也》)孔子以“博文”、“约礼”作为对理想人格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5、论语·子罕》,后“君子”的基本要求,这与颜渊所称述的相一致。所引《论语》仅注篇名);弟子子贡说:“文、武之“博文”实际上对应于“四教”中的“文”,而作者简介:刘光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训诂学、儒家思想。第6期孔子教育思想探析——以“四教”为中心117“约礼”对应于“四教”中的“行”,“文”与“行”是“《诗》、《书》,执礼”正是教学的具体内容,“《诗》、“斯文”所含的主要内容。《书》”即教“文”,“执礼”即教“行”,而乐统于礼教学不仅有不同的组成方面,还有层次高低中,“执礼”则凸显了其重在“履行”的实践特色。的不同。朱熹《集注》于“文不在兹乎”下注日:

6、二、文、行的内部层次与相互关系“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日道而日文亦谦辞也”。同时以“文、武之道”为“文王、礼在春秋时期已经产生了“礼”与“仪”的分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可见“道”别,揖让周旋的“仪”以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等以“文”显而“文”以载“道”,二者之间是表里内“礼”为制定和实行的内在原则,孔子又援“仁”人外、高低深浅的关系。礼,将“仁”视为礼的内在核心。礼、乐的实行皆孔子教授弟子不喜空言大道、泛说仁义,而以“仁”为根本原则,因而孔子在教“行”的过程中是以日用常行“近譬”者为说,所以对于深微难知首重“仁”等内在伦理道德价值的实现,外在形式而无形象的

7、“道”较少直接语及。因此,子贡曾慨化的仪节规范反而处于次要位置,“行”因此带上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了一种泛道德化的倾向。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性与天道”即然而,孔子并非不注重外在的仪节规范,并“文、武之道”所含根本内容,以其高深难言孔子且以对外在礼仪规范的遵循履行为德行的内化很少直接告语教诲弟子,而“文章”不仅蕴含了与实现的路径和保证。如孔子教颜回“克己复礼“文、武之道”,而且还“有文采,形质著明,可以耳为仁”,而其具体做法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听目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