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

ID:5503248

大小:2.48 MB

页数:122页

时间:2017-12-1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清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环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言前言0.1项目由来清涧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清涧县下廿里铺乡十里铺村酒瓶沟,距县城4.5km,项目于2009年动工建设,2011年6月投入运营,2012年8月通过竣工环保验收。该垃圾填埋场占地48亩,设计近期日处理生活垃圾55t、远期65t,库容46.5万m3,服务年限17年。目前,清涧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处理生活垃圾19327t/a(约53t/d),产生垃圾渗滤液3340t/a(约9t/d),现已设置2个渗滤液收集池(有效池容均为60m3),在现有填埋规模情况下,可暂存5d渗滤液量,经自然蒸发外,全部进行回灌处理,无渗滤液处理设施,因此,渗滤液在填埋

2、区内的积存影响着生活垃圾的正常填埋工作。另外,清涧县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系统还存在垃圾清运设备落后的现象,整个填埋场仅配套一辆垃圾清运车,其余均采用普通农用三轮车运送,垃圾清运效率低且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垃圾填埋场的正常运行。同时,随着清涧县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显突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对区域环境污染逐步加重。根据省市环保部门专项检查要求以及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建污水处理站且渗滤液处理须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

3、污染控制标准》表2规定的水污染浓度排放限值。鉴于此,清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决定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和垃圾清运等问题,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垃圾清运系统项目。0.2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本)》等有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10月10日,清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我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到委托后,我所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对场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同时走访了当地政府、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对评价区广泛开展

4、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依据项目工程建设内容,按照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2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前言《清涧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垃圾清运系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榆林市环境保护局、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清涧县环境保护局、清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清涧县污水、垃圾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0.3项目特点本项目渗滤液处理系统位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预留用地内,主要包括新建调节池1座,渗滤液处理车间1个,处理规模为25m3/d,同时在清涧县城区增设垃圾桶300个,新购垃圾清运车

5、5辆,用于日常垃圾的清运工作。项目概算总投资1392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对不仅可解决清涧县现有渗滤液无法处理、垃圾清运困难等问题,还对加速清涧县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区生活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效益。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项目属鼓励类中的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6.“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类别,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榆政发改发[2013]928号文对项目初步设计予以批复,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0.

6、4评价结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公众支持率高,在采取项目设计及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后,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且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0.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和本项目工艺特点,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做了初步识别和筛选,确定了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根据项目特点与实地调研情况,分析项目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⑴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及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⑵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重点进行了现有工程调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

7、分析、环保措施论证等方面的内容。2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第1章总则1总则1.1编制目的本次评价将通过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论证、公众参与等,以期达到如下目的:⑴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调查,查明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排放现状,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功能区划和自然、社会概况,阐明评价区域内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声环境等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⑵通过工程分析,确定工艺路线中的产污点,识别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项目运行后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特征,论证采取的清洁生产工艺、污染防治措施的

8、可靠性、可操作性及污染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