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

ID:5513878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_第1页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_第2页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_第3页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_第4页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5E教学模式的生物概念教学初探  摘要:5E教学模式正是围绕着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而设置的。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例,探索在5E教学模式指引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新课标凸显了重要概念的传递,在课程内容的10个主题中精选了50个重要概念,同时建议教师要围绕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5E教学模式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发设计,以帮助学生建构新概念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主要

2、由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5个环节构成,如下表所示。  本文拟结合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重要内容,尝试运用5E教学模式开展生物学概念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概念  认知冲突是引发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重要手段,平复认知冲突所引起的心理失衡就成为问题解决的动机和需要。因此,在教学的“吸引”环节,一般强调通过创设蕴含与重要概念相对应的学科专业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访谈、调查,或者凭借以往教学经验,在正式上课前探查出学生头脑中与即将学习新概念相关的观念或前概

3、念,并科学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通过文本呈现、对话交流、实验演示等常见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加工新信息、新事实的过程中与原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兴趣,引发强烈的探究意愿。  例如,教师展示了《中国花卉报》的一则新闻:“植物的吸水重量,超过了植株本身重量的数百倍。一株玉米或向日葵一生需吸收水分200公斤以上。这就是说,植物所吸取的水,积存和组成植物体的并不多,一般只占吸收总量的2%左右。”学生阅读之后,在“原有认识”和“现存事实”之间随即产生了认知失衡,思维一度处于

4、“愤”“绯”状态,酝酿一段时间后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98%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原因,最后形成这样的共识: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这一过程在植物生理学中叫蒸腾作用。”教师抛出概念的名词后,继而又会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蒸腾作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此,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层层深入,引出需要探究的重要概念。  二、提供支架,进行探究,建构概念  学生经产生认知冲突,提出问题并明确问题后,推动了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资料分析

5、、实验探究、模拟制作等。在探究环节中,学生不仅是身体的参与,更是思维的深入,原有概念、技能、方法在探究活动中会逐渐暴露无疑,这为后继的概念转换和概念界定奠定了基础。在探究中,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和适时地指导,随时了解和控制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深度,避免由于“滑过”现象过快地得出结论,以及“搭便车”现象产生。另外,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必要的支架,如果涉及跨学科知识,则以“先行组织者”方式提供必需的背景知识;如果是实验探究,还必须提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运用何种支持方式,支持到何种程度,取决于探究的进程及学生的实际状况。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本环

6、节的重要内容,本处将通过设计2个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实验一:叶的蒸腾作用  选取两枝粗细相近的枝条,一枝将叶片去掉,一枝保留叶片,分别插入两个50ml的量筒内。枝条露出量筒外的部分用塑料袋罩住,袋口扎紧。两个量筒内的水的液面高度一样,液面上滴加适量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然后把它们放到有阳光的地方,照射约2小时左右。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①甲组装置中塑料袋为什么会鼓起来?②甲组装置中塑料袋壁上水滴是怎么形成的?  实验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撕取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要求学生思考及讨

7、论下列问题:①保卫细胞有什么特点?②气孔是如何开和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的呢?  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这个阶段是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来保证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或者小组探究阶段的成果,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阐述自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分享探究过程中运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提出不同的见解,让探究逐步走向深入。这也是一个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一环节探究的结果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如果推理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运用其他

8、的材料和媒体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特别要注意转变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建立新的概念。  [案例]“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分析讨论  师:请问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大量水滴;甲组量筒内液面下降明显;甲组塑料袋鼓起来。  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