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

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

ID:55327651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0

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_第1页
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_第2页
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_第3页
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第一,许多家长并不懂得,一个人成功之外还需要健康。这个观念是很多家长不明白的,总觉得孩子学习好,能考上什么学校就完了。他们不知道,健康是孩子终生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二,不懂得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以为孩子长得壮,不发烧不拉肚子就完了。他不知道心理健康很关键性,对此一定要重视。第三,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很多报刊做过调查,其中一份调查表明,有76%的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还有一份调查显示,居然有90%的子女对父母不满。这说明家长对子女并不了解。第四,不知道把孩子搂在怀里喂着饭、溺爱

2、着是有害的,许多家长从来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一直这样做。第五,很重要的一点,自己的人生萎缩了,对自己人生的前景、未来的生活没有追求了,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以为孩子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安慰。这种思想要不得。第六,不仅父母自己的人生萎缩,他们的精神生活、感情生活萎缩。因为觉得自己在精神比较空虚,夫妻感情比较平淡,所以把所有的爱、包括精神上的空虚都寄托在对孩子的照顾上。可以这样说,她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有时还不是说孩子需要这样,是她自己需要这样。因为你没什么事情干,只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才有幸福感。因为你没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爱

3、情来丰富自己,只好用对孩子的爱来丰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使家长们失去对孩子成长的理性判断。对孩子的溺爱,与孩子紧紧地拴在一起,由此产生各种病态的情结是可想而知的。第七,对孩子的学习和消费有一种攀比心理,这是家长的虚荣。并不是为了孩子需要去买这买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家孩子有,他的孩子也要有。很多家庭买了钢琴,只是摆设,可是他宁肯牺牲其他的生活需求来购买这些东西。这种攀比的结果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美国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说过,他从学校毕业的时候,爸爸给了他一枚硬币,让他去买一份报纸,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把广告

4、都读完,然后根据报纸上的广告去找一份工作。这位演员说,他终生感谢父亲的这个安排。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做家长的虚荣,在这种攀比中对孩子产生不好的腐蚀作用。第八,我们这一代家长可能各有自己的人生坎坷,甚至青少年时代学都没有上完,大多没有经历过高消费,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没有很好地享受过,但是我的孩子有了条件,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这一切深刻的精神的、思想的、文化的原因,使得家长不知不觉地、互相攀比地以有害的溺爱方式来培养孩子,结果对孩子并不利。希望家长们能够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在物质生活方面把溺爱去掉

5、,而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对他们的自主意识给予尊重。真正做到不溺爱,同时又很民主,孩子反而会发展得更好。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对这种溺爱式教育都有逆反。你对孩子曾经很宠爱,有一天你发现宠爱造成了不良结果,想稍微严厉一下、批评一下的时候,孩子非常不能接受。一定要从比较小的时候,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方针。如果你现在已经因为一些不妥当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不良结果,现在要逐步调整。调整的时候,希望你的决心要下得快,做法要温和。不要说昨天还很溺爱,今天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弯,孩子接受不了。就好像刚才那位母亲,觉得原来对儿子过于溺爱,造成他

6、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变得严厉了,孩子接受不了。决心下得要快,但是态度调整应该是温和的、逐渐的,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转换期。我们的家长都应该懂得:不懂得成功之外还需要健康,是很愚蠢的;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心理健康,是不具备现代意识的人。不关心子女心理健康的是不称职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而不关心其心理健康的,不是好父母。把子女当做实现自己的虚荣和精神寄托,而不考虑孩子未来发展前景,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