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情感播撒爱心.doc

感悟情感播撒爱心.doc

ID:55407927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感悟情感播撒爱心.doc_第1页
感悟情感播撒爱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感悟情感播撒爱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悟情感播撒爱心房县实验小学夏雪晴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从此微笑着面对生活。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紧抓住英子的性格变化这条主线,借助两次掌声,让学生揣摩英子的内心世界呢?我反思教学过程,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1.重视朗读

2、,感受角色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进入角色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例:在学到英子两次掌声后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个躬后,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引读课题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师:是的,是生:掌声师:温暖了英子孤寂的心灵,是生:掌声师:叩开了英子紧闭的心扉,是生:掌声师:让英子鼓起生活的勇气,所以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生:(读英子来信的内容

3、)孩子们在读中领会了掌声的作用,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2、抓动作、神态,感受人物的心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目光缩小到一个句子、几个词、一个词去体会、感受人物的心理。如在引导学生体会英子内心的矛盾时我这样进行教学:师:新来的老师不了解英子残疾的情况,让英子上台讲故事时,英子是怎么做的?生在课文中画出来。师:英子为什么要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还红红的?生:因为英子不想上台。师:为什么呢?生:她怕自己的走路姿势被大家看见,大家会看不起她。师:那她为什么还上去呢?生:大家要轮流上台,她不得不去。师:是呀,英子不想上去,可又不能不上去,英子拿不定主意,这是

4、哪个词语的意思?通过对“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品读,走进了英子的内心,为体会掌声的含义做了铺垫。3、挖掘教材空白点,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巧妙地运用换位思考,让学生走进文中的角色,比如:师:内心如此矛盾的英子她最终还是走上讲台了,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师:同学们在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生:英子你能行的!生:英子你勇敢点!生:英子,我们不会取笑你,你能行的!再如对第二次掌声后对英子内心变化的体会:师:此时的英

5、子心中有很多想说的话,她想对同学们说……生:同学们,谢谢你们!生:如果没有大家的鼓励,我就没有勇气站在讲台了。生:因为大家的掌声,让我可以把故事讲的很好,所以我要谢谢大家。这样的设计,倡导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心比心的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掌声响起来》的音乐中把掌声送给英子,学生的情绪高涨,在音乐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4、课堂写话,一思一练铭记心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关注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文最后一段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是点明了中心。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6、,我设计了一首爱的小诗: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给汽车上的老人让出座位;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学生完成了这首爱的小诗,不仅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而且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繁茂的枝叶,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生长其间的闪光的细节。课堂中,我努力想让课堂的某些细节闪光,可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课堂上,老师说的多了些,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应该抓住课堂上最好的生生互动的机会: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评价时,有一个学生说出那个同学感情处理得不够好,并说出了应该怎样读,当时我应该让这位学生读一读,

7、可我错过了这个良好的机会;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心理还不够到位;由于技术太差,课件的效果还不够好。整个教学围绕“掌声”开展,课末在爱心中结束。课堂中学生在语言的世界里情感肆溢,爱心浓浓,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收获善良的心灵。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磨练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