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

ID:5554229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6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_第1页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_第2页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_第3页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_第4页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视障儿童的前教育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多重残疾教育问题思考沈阳市盲校于喃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多重残疾教育问题思考沈阳市盲校于喃终于要开始期末考试啦,我信心满满的走进考场,期待着孩子们的优异成绩。刚进教室——不好,褚庆强又开始咬手指、淌口水了,这回的考试又得泡汤了。我马上拿来安慰物(糖果),孩子拒绝了……,笔试零分、口试零分的成绩,卷纸上、书桌上的口水,家长无奈的表情,又一次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这样的一个伴有学习障碍的视障儿童,他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是一对一的生活指导,作为老师,我们却不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迷茫中:盲校的小学低年教

2、学该何去何从,盲校的学前教育和多重残疾班什么时候才能建立?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0至14岁残疾儿童大约817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66%。其中视力残疾18万,多重残疾80万。由于现阶段对多重残疾的鉴定不够完善,相信其实际比例应高于上述数字。纵观我国的特殊教育现状,全国目前为止仍没有一所能够招收视力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只有8所盲校每年能够招收3-5名5岁以上的学前盲童、3-5名多重残疾视障儿童。这样的数据就昭示着,我国视力残疾幼儿教育、多重残疾教育仍处于起步状态,这与美国100%的0-6岁残疾幼儿都能接受政府提供的早

3、期教育服务和我国大陆80%的普通幼儿能入园接受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来看沈阳市盲校。我校是全国唯一隶属区级管理的视障教育学校,由于师资、校舍、政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迄今还没有开展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多重残疾教育服务。而因为考察、评估制度不健全、伴有视力残疾的多重残疾学生其他学校拒绝接收等原因,每年新生中均有1—3名明显伴有其他残疾的学生入学,这些学生又以脑瘫、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与智力有关的残疾居多。现在我校就读的多重残疾学生已经达到在校生的15%左右。上文中的褚庆强就是一个伴有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的盲童,这些儿童因为视力残疾来到盲校接受教育

4、,而传统的盲教育方式适应不了这些多重残疾——特别是智力残疾儿童的需求。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使多重残疾儿童的学习发生困难,多数的多重残疾儿童成为班级的个别人、旁观者,课堂已经成为禁锢这类学生发展的围墙。心理学研究表明: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代谢、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也就是说对残疾儿童

5、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有利于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如果能够对0-6岁的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实施科学的康复训练,大部分残疾儿童有减轻残疾症状的可能性,还有像健全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的可能性。但如果错过这个一时期,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失去康复价值导致终身残疾。现在的现实是,绝大部分视障儿童由于没有适合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没有早期评估与康复训练、没有人指导家长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没能接受学前教育,直接来到盲校接受义务教育。这就对盲校低年段的班主任提出了很高

6、的要求,要求教师们在一至二年的时间内完成学前准备和生活适应的指导。幼小衔接的集中式教育产生这样的结果:智力发育正常的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多重残疾学生在起点就被分流、被放弃。多重残疾学生的家长如果能够积极与老师配合,加强课外的辅导与训练,学生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否则,就只有白白浪费时间,浪费教育资源。褚庆强们的未来是,他们或者适应不了课堂而重返家庭,或者混混沌沌到毕业,这两种结果都使他们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甚至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另外,我们现在还不能形成一个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医务机构、教育机构、民政机构协调工作的对多

7、重残疾儿童进行科学的鉴定与评估的机构。作为盲校教师,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判断学生存在视觉障碍以外的残疾,却不能够以科学的鉴定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指导。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家长能够给予积极的配合,但是拒绝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多重残疾,开展相应的康复工作困难重重。多年的迷惑、困扰告诉我们,现状不是我们教师能够改变的,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策略,我们只能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根据对个别化教育的理解、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认知,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一定的个别矫正与生活技能指导。对于这些多数存在智力问题

8、的多重残疾学生,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在学业上基本达到其他人的水平。教师应该注重的是生活技能的指导,需要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如,认识时间:教师首先利用盲表报时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