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论文.pdf

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论文.pdf

ID:55646471

大小:190.6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2

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论文.pdf_第1页
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潮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江婷摘要: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之祖,不仅开拓了新题材、塑造了独特的田园诗风,而且在诗歌美感的创造方面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其田园诗歌中意象的构造组合别具一格,在物我关联与静穆之境中有人生境界。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构造独具匠心、思想内涵丰富,流露出的宁静、静穆之感给人带来了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涤荡,诗歌的审美意味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及诗学评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关键词:田园诗静穆意象诗蕴意义“静穆”有安静、庄严、冲和恬淡之意,朱光潜和宗利用,而是自身与外物交融在一起。钟嵘说陶渊明诗歌白华受西方美学启示,结合中国传统

2、的诗学理论,提出了“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意“静穆”之说。静穆不仅体现在文本的艺术形式上,也蕴象选择独具匠心,或者充满平和的生活气息,或者带有宁含在作品彰显出的深沉境界中。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冲淡平静的自然之气,清新敦厚、和谐宁静、自在自适,用意象和,有安静严肃之感,表现出一种静穆之美。明代钟惺论达意之时不雕琢、不矫作,意象交织组合,使诗歌充满了道“古人论诗文日朴茂,日清深,日雄浑,日积厚流光,静穆之气。不朴不茂,不深不清,不浑不雄,不厚不光。了此可读陶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意象的组织搭配、诗句的语言构造诗。”⋯从风格上论述了

3、陶渊明诗文中温和敦睦的特色,这方面就体现在静穆的特色上。宋代曾绒说:“余尝评陶公正是静穆之境的要求。诗,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而中实敷腴,真诗人静穆之美体现在艺术形式上要求和谐、均衡、流转,之冠冕也。’,[而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则要求平和、沉稳、庄重。陶渊明陶渊明的大量田园诗句读来如话家常,或是对田园自的田园诗的静穆之美不仅体现在意象的选择和诗句的构造然风光的描写,或是对现实和人生的感触,自然真切,将上,也表现在诗歌中所彰显的内在意蕴上。平淡之语巧妙组合,诗句内容之间的衔接达到了一种诗意一、田园诗中意象及诗句构造的静穆之美美感,透露出了宁

4、静和穆之气。如诗句:“卉木繁荣,和陶渊明田园诗的静穆之美体现在意象的选择和语言风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霄兴,农夫野宿。”格上。瑞典汉学家龙喜仁欣赏中国佛像时曾借熊秉明的话(《劝农》)显示了劳动人民在祥和的田园中自得自乐的语评道:“那些佛像有时表现坚定自信;有时表现安详幸闲适之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第六福;有时流露愉悦;有时在眸间唇角带着微笑;有时好像首),不过是闲居田园时的一个片段描写,用语平淡,信浸在不可测度的沉思中,无论外部的表情如何,人们都可口吐出,显示出悠然世外的心态;“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以看出静穆与内在

5、的和谐。”[z]龙喜仁正是从中国佛像的外莽”(《归园田居(其二)》),是对劳作的随性感慨。在美感,体味出了内在的静穆与和谐。若从诗歌艺术上来另外,陶渊明选择描写物象的词没有多少修饰。如落看,诗歌的形式就如同佛像的外在美感,是静穆境界的外叶、新葵、芳菊、青松、西来风、东去云等,这些描写物在要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往往就通过外在美传达出内在象的词语纯净、无敷赘,于省练中彰显了诗句中的和谐、的和谐。圆润。并且诗句之间的连接也没有刻意求新求警,显得平陶渊明隐居田园,其诗歌意象多以田园、大自然中稳、和谐,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菊、东的物象为主

6、,充盈着一股和穆之气。在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篱、南山之间没有新警的连接词,用“采”“下”“见”中,有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桑麻、东篱菊花、南就自然地将一组动作完成。这种串珠似的诗句中流淌着平山飞鸟、斜川I、山霭、微霄等。这些意象都是田园生活中和之气,语气纡徐舒缓,有穆和之感,读起来韵致悠然,的常见景物,陶渊明随意拈来作为其诗句的描写对象,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诸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二、物我关联与静穆之境中的人生境界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a](《归园田居(其静穆有平和、宁静之意,就外物与诗人的对应关系一)》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第来看,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是把诗人自身和外物放在一个和六首);“山涤余霭,宇暧:勾霄。有风自南,亦彼新苗”谐对等的地位。外物不是诗人把玩的对象,而是诗人生活(《时运》并序)。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不是对这些物象的或者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天性自然才能感悟到自然的美i文妙,陶渊明是将自己化在自然之中了,在物我和谐相处中方支颐。”显然脱胎于陶诗“山气日夕佳”,“悠然见南显示出静穆之境。例如“宿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瞬山”(《饮酒》第六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欢新节,泠风送馀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轩

8、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则受到陶渊明“相见无杂言,(其一)》),初归田园时陶渊明内心满是欣喜,轻妙之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等诗的影响。清风送来和意,鸟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