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草堂,文化传承-论文.pdf

诗意草堂,文化传承-论文.pdf

ID:55647495

大小:171.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2

诗意草堂,文化传承-论文.pdf_第1页
诗意草堂,文化传承-论文.pdf_第2页
诗意草堂,文化传承-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意草堂,文化传承-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F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文学艺术★诗意草堂,文化传承万英江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毗邻浣花溪而建,后经历代修葺重建而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简朴典雅,诗景相融,今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看到的茅屋故居正是根据杜诗中的描绘而取意其意境于1997年建设的古典园林景观。杜甫草堂将古典园林与杜甫诗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无不体现出杜甫草堂特有的园林文化艺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杜诗的精神与意境,景观考虑到了整体的布局,也留意于细节的体现与表达。本文试就草堂茅屋

2、的园林文化与杜诗意境两方面作一简妥的分析与讨论。【关键词】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中图分类号】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84(2014)02—47—3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茅屋建成不久,带着喜悦心情的杜甫写下《堂有“诗圣”之美誉,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成》,抒发其满足之情:史”,而成都的草堂则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著名学者、诗人冯至先生在他所著的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桤林碍日吟《杜甫传》中说到:“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

3、宅,懒惰无心作解嘲。堂。”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末,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从甘肃同谷出发,全家历尽艰难险茅屋前的浣花溪畔风光秀丽,农田阡陌,阻,终于抵达成都。在众多亲友的资助下,选择杜甫当年在此营造茅屋,就有了“清江一曲抱村在成都西郊风景优美的浣花溪畔营建茅屋,先有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描述。同时,诗人还在剑南节度使裴冕为他选赠居地,又有表弟王十五他的居处周围广植竹树,使草堂内外,呈现出一出资建屋,经过前后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诛派自然天成、生机盎然的清幽景象。杜甫离开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的茅屋,结束了颠沛流川后,茅屋毁损,庭院荒芜。草堂经过历代多次离、居无定所

4、、备受艰辛的流浪生活。杜甫在的重建培修后,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可是诗人成都的草堂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留下了的情怀却得以保留了下来。大家在成都杜甫草堂二百四十多首诗歌。博物馆看到的茅屋景区也正是根据杜诗中所描绘成都远离哀鸿遍野的中原,加之草堂外环境的场景于1997年2月重建的,茅屋重现了诗人故居优美,杜甫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田园风味诗歌。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收稿日期:2014—01—15作者简介:万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助理馆员;江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工程师。472014年第2期诗意草堂,文化传承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草堂的地理位置。永见群鸥日日来”,

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泰元年(公元765年)冬,因蜀中战乱杜甫暂时等。溪流以卵石铺底,岸边种植茅竹、芦竹、迎居住于云安,一时不能回成都,但心中一直怀念春花等,充满自然气息。草堂,成诗二首。其中《怀锦水居止二首》(其杜甫在他的诗歌中还提到了他的茅屋旁边二)写道:“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这句有北邻与南邻,今天的茅屋南、北两面也都修建诗正好点出了草堂的地理位置。诗中的“万里了另外两座茅屋,正是根据杜诗《北邻》与《南桥”和“百花潭”分别是成都的两个地名。万邻》而建。杜甫的茅屋和南、北邻里之间有小径里桥是成都的古桥。《华阳国志》卷三:“蜀相连,交相往来极其方便,其间小桥

6、流水,曲径郡⋯⋯南渡流日万里桥。”《元和郡县志》卷通幽,古木苍苍,翠竹欲滴,不失为一处极佳的三十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山水田园景致,此景观同时也印证了当年杜诗中蜀使费棉聘吴,诸葛亮祖之,神叹日:‘万里之“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情景。路,始于此桥’,因此得名。即今天的成都市锦步入柴门,院内左边植四颗小松,右边载江宾馆侧南河上之大桥。而百花潭在今成都市南五株桃树,此景依据“入门四松在”、“四松初河西段今浣花溪龙爪堰附近。《方舆胜览》: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浣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由此可以及“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7、等诗见,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位置和杜诗中所描意营造而植。杜甫初建草堂时,曾花心血移植了写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是一致的。四株小松树,故而尤为珍爱。即便是流寓梓州,在确定了杜甫草堂的地理位置后,我们再来也常常记挂于心。764年,诗人重返草堂后见到看一下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的茅屋的规模、结构及自己亲手栽种的四颗小松树虽历尽世乱却依然无园林景观。复原的茅屋采用川西平原的民居形式恙,不由悲喜交加感慨万分,乃作《寄题江外草建成,简洁质朴,仅容栖身而已,建筑物的体堂》一诗,以抒情怀,其诗中咏日:“尚念四小量较小,结构也比较简单,是典型的川西民居,松,蔓草易拘缠。双骨不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