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

ID:55661038

大小:543.9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3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_第1页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_第2页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_第3页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_第4页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掠夺还是治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第4期鹿新华,陈震,张合金:掠夺还是治理掠夺还是疋治j百理——基于上市公司贷款公告的经验研究鹿新华,陈震,张合金(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基于信号理论的框架,以贷款公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股东是否通过银行贷款来掠夺中小股东和银行。结果发现,多个事件窗口贷款公告的累积超额收益率都显著为负,并且借款企业的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伴随着累积超额收益率越低。这表明银行贷款会增加大股东控制资源的能力,为其掠夺中小股东提供便利。同时,银行的风险监督机制对于大股东的这种掠夺行为没有起到缓解作用。这说明银行贷款更多成为大股东掠夺中小股东和银行的手段

2、,而没有表现出治理监督功能。关键词:贷款公告;掠夺效应;银行监督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4—0071—09一、问题的提出银行贷款能否发挥监督治理作用?银行贷款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在银行贷款是中国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来源的现实条件下,分析此类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有文献表明,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债务融资手段发挥监督作用;二是作为老练的债权人发挥监督作用。银行贷款作为债务融资手段在三个方面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第一,降低经理层的可自由支配现金流量,可防止经理人的在职消费等低效的

3、投资行为H]。第二,债务可以激励公司经理人投资高效率的项目。因为在绩效不良的情况下,债务融资增加企业破产的概率,导致经理人有被置换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机理下,债务融资能够约束经理人投资于低效率的项目。第三,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但还没进入清算时,债务人会夺取公司的控制权,从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银行作为老练的债权人,相对于普通债权人发挥着更重要的监督治理作用(Park)。首先,银行在获取和处理借款人信息方面比普通投资者更有优势:因为其他监督方式要么因为搭便车问题而导致监督缺乏,要么因为每个投资者都监督而导致监督过度]。同时,银行能够更多的获得接触管理层和其他信息渠道

4、的机会]。因此,银行融资能够传递一种正面的投资信号。l:t~n,公司在拥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企业在一级市场面临更低的IPO折价,在二级市场会造成股价上涨。收稿日期:2014—01—2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金融危机后中美银行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盈利视角的比较分析”(JBK1307155)。作者简介:鹿新华,男,山东菏泽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陈震,男,重庆黔江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张合金,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5、712014年第4期鹿新华,陈震,张合金:掠夺还是治理但是银行贷款也可能无法发挥监督治理作用,而沦为企业大股东掠夺的对象。首先,如果银行自身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甚至腐败问题时,会导致银行低效高风险的贷款J。其次,银行贷款增加了控股股东的可支配资源,在债权保护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增加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和银行的可能性]。因此,银行贷款究竟是一种监督治理机制,还是成为了上市公司掠夺的手段?银行贷款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挥监督治理作用?什么条件下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掠夺的手段?本文尝试用中国银行贷款公告数据来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如前所述,银行贷款对借款企业

6、价值的影响有两个方面:贷款能够带来监督效应或贷款成为掠夺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本文借鉴Gervais等和陈超等的理论框架。(一)信号模型假设在三期模型中,企业计划进行一项t=2收益为的投资:;:{<【_一,.其具H中4:∞∈(1Un,.1)J(1)J10P=1一,普通投资者无法观察到具体的投资收益,但是可以观察到企业投资收益的信号:;∈(0,。;为未来公司真实现金流信息和噪声信息的期望:=+(1一)(2)其中,;∈{0,1},P(;=1):。,P(;=0)=1—0,0∈[0,0.5]P(;=1)表示投资者能够有效的识别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水平的概率,表示公司

7、现金流的噪声信息,co(,)=0,表示公司未来的真实现金流水平与噪声信息无关。假设存在一个特殊的投资者(银行),,有能力观察:当=时,银行,可以获取全部收益,当=0时银行,将损失全部投资。在银行,的认证下,普通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将发生变化:P(=1)=max(0+b,0)(3)其中:当银行自身监督机制很好时,能够有效的监督企业,从而能够传递正面的信息,则:b∈[0,0.5]当银行,自身监督机制缺失时,无法有效的监督企业,从而传递负面信息,增加市场噪声,削弱投资者的判断,则:b∈[一0.5,0]当市场出现一个信号;=6时,根据银行,的行动(是否贷款),可能出现以

8、下两种情况:1.银行,对市场信号;为未进行认证(未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