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

ID:55668778

大小:5.03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5-23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_第1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_第2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_第3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_第4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与防治“最佳实践”BestPractice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叶芳输液场景您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吗?2010年中国用了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中国每年因药物的不良反应死亡的人数高达20万,其中大部分和输液有关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组织坏死导管堵塞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组织坏死导管堵塞刺破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使导管尖端受损穿刺过度刺破静脉后壁仅将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至送管失败穿刺角度过小,静脉壁划伤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穿刺失败预防和处理1

2、.拔针并更换部位2.加强穿刺技术训练3.评估,选择合理输注部位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组织坏死导管堵塞图例图例静脉炎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病理变化静脉炎是静脉壁一层或几层发炎,静脉内膜受到刺激即是静脉炎的最初症状(触痛),若有皮肤颜色的改变(发红),说明刺激波及到中、外膜、皮肤及真皮,后期静脉变硬呈条索状。临床表现沿静脉的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I.N.

3、S推荐判定静脉炎分级标准P122临床分型根据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及症状,国内分型: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触痛明显硬结型:沿给药的静脉节段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淤斑达皮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静脉炎的分类和处理(1)机械性静脉炎(2)化学性静脉炎(3)细菌性静脉炎(4)血栓性静脉炎(1)机械性静脉炎固定不当: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反复多次穿刺同一根血管(1)机械

4、性静脉炎预防:合理选择输液工具(材质,型号)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规范的置管操作有效的固定处理: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2)化学性静脉炎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相关因素:1.PH值2.渗透压3.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4.留置时间过长5.消毒剂未干6.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局部血管痉挛静脉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2)化学性静脉炎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处理: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

5、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3)细菌性静脉炎相关因素:洗手无菌技术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3)细菌性静脉炎预防:无菌操作原则患者和家属宣教规范的置管护理,如更换敷贴等监测血象处理:停止在此静脉输液。局部敷药,配合红外线理疗,必要时全身抗感染治疗。(4)血栓性静脉炎原因:血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反复穿刺穿刺不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栓子封管技术不当,造成血栓形成(4)血栓性静脉炎预防:熟练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静脉炎的报告和管理与输液相关的静脉炎:拔除输液通道停止该部位输液

6、,并进行干预2级及以上的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外周静脉短期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公式(发生静脉炎的例数×1000)/外周留置静脉导管的总例数=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质控标准: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5%或更低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组织坏死导管堵塞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浸入皮下组织,导致了化学损伤和/或严重的血管收缩。(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渗出和外渗渗出外渗渗出和外渗的常见因素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毒性及Ⅰ型变态反

7、应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责任心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人及家属对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I.N.S推荐判定渗出分级标准常见外渗药品20%甘露醇、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碳酸氢钠、1-6二磷酸果糖、β-七叶皂甙钠、丙种球蛋白、胺碘酮、尼莫通、氨基酸、脂肪乳及多种化疗药物等。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同种药物外渗后的局部反应的时间不一,可能与渗漏液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有关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

8、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渗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