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

ID:55678271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4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_第1页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_第2页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_第3页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_第4页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冰冷的美为火热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对“探究活动”的教学之我见浙江省嵊州市嵊州中学吕建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的确,没有探索,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精心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而现行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在探究过程中进行知识升华,思维的培养,能

2、力的发展。一、借助探究,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探索的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烈兴趣。例1:①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那么你的身高是纸的厚度的多少倍?②将这张纸连续对折6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③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多少次,所得的厚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一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你的猜想符合实际答案吗?对于①②两小题学生不难解决问题

3、,对第③小题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又对自己的答案不抱有足够的信心,此时学生的探索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②小题受到启发,去寻求答案的计算方法,最后发现答案出乎意料。通过此例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同时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去探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二、体验探究,提升知识探索性学习内容立足于教村,又高于教材,许多活动内容符合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原则,通过类比探究、归纳探究、实

4、验探究、发散探究、演绎探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探求新知,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例2: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时,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若,你能说出下列四种情况下,不等式组的解吗?用数轴试一试。(1)(2)(3)(4)(请与你的同伴交流)学生掌握了由具体数字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后,借助数轴,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整理与总结,从而得到解不等式组更一般的结论和方法,从而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自然的升华。通过归纳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性过程,

5、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利用探究,突破难点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探究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例3: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图2问题: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尝试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得到多种答案,并总结出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再问: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能否不通过搭几何体模型,直接确定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

6、要多少个小立方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概括出:由俯视图确定小立方块的摆法,根据主视图确定每列的最高层次,即每列小立方块的个数。图3图4最少摆法中所需小立方块的个数:3+2+1+1+1+1+1=10,如图3所示。最多摆法中所需小立方块个数:3+3+3+2+2+2+1=16,如图4所示。因此,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四、利用探究,渗透方法探究性课堂教学除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例4:先任意画一个梯形ABCD(如图),连接两腰的中点E,F,线段EF叫做梯形ABC

7、D的中位线。测量中位线EF和梯形的两底AB,CD的长度,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再画几个梯形试一试,说出你的猜想,并予以证明。用你的猜想能简化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了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要猜出结论并不难,难在同样用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来完成证明,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如何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此题的探究不尽渗透了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还培养了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感悟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五、结合探究,引导创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

8、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变“先讲后练”为“先试后评”;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相互提问共同探讨。当然,解完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整理反思,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要对题目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