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

ID:55698005

大小:2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5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_第1页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_第2页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_第3页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_第4页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作文:《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  一天,宋代诗人杨万里吃饱饭后,正悠闲地划船。这里的船真多呀!一条,两条,三条......数也数不清。而且,船上的人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使人眼花。杨万里向前划,突然看见了一对小辫子,只是人太多没看见。杨万里靠近一看,原来是两个小孩。他们的船上没有大人,就他们两个。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怎么船还会动呢?杨万里迷惑不解。他再看看那两个小孩。他们撑着伞,可是又没下雨。一阵风吹到伞上,船就动了。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利用伞使风推船前进呀!他们还是小孩,哪有多少力气推

2、动竹竿和船桨。随后,他们想出了这个方法。真是两个小机灵鬼。杨万里心想:多么可爱、机灵的小孩呀!不如写一首诗吧:  “一叶渔船两小童,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篇一:《舟过安仁》改编《舟过安仁》改编李欣洁四年级八班在宋代的时候,杨万里的小舟在湖面上慢慢行驶着。被舟划过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湖面平静的像面镜子,倒映出了杨万里与小舟的身影,湖水很清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湖底很干净能,看得到黄沙清澈的身影。杨万里悠闲的四处张望,无意间看到,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不像在玩,小孩们划着桨,东张西望。这时候,小

3、孩们收篙停棹坐在船中,这时候,这幅画面更加吸引杨万里了,心想“咦?他们怎么收篙停棹了呢?不要再走了吗?还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个个疑问浮在了杨万里的脑子里。两个小孩的举动让他迷惑不解。杨万里更加关注两小孩的举动了,他想看个究竟。突然其中的一个小孩举起一把伞,杨万里吃惊的想:啊?怎么回事,明明没下雨为什么要把伞举起来呢?这时一阵风吹来,小孩的舟慢慢行驶起来。嗷!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遮头是借风呀!篇二:舟过安仁(古诗改写)舟过安仁(古诗改写)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

4、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

5、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不简单,不简单!”随后,杨万里走进船舱,挥笔疾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一直流传到如今。五年级:疏

6、骏篇三:舟过安仁《舟过安仁》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正确读写“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形象。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学习重点:读背这首诗,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准备:老师制作课件。学习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谁能够说说你从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2、说的真好,这幅画就是根据宋代作家杨万里的诗《舟过安仁》画的。同学们,你们认为童年是什么呢?师小

7、结: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古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课件出示古诗)二、初读1、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正音。指导书写“遮”字,和老师一起书空。)(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2、谁能够告诉老师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补充。)3、课件出示:知作者、解诗题、解诗意、诵诗情三、分组互动,自悟词意。1、正确读通了古诗,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怎样才能够又

8、快又准确的理解古诗的意思呢?2、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观察图片,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分小组自由学习。(1)知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