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

ID:55707771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6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4页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团建设课程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一、创新实践的缘由我校创办于1944年,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中学,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始终贯彻“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基础+特长”的办学之路。多年来,学校牢牢把“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作为办学的方向,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根据高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走出了一条“社团建设课程化”的特色办学之路1,社团建设的起源。我校社团建设源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各学科都

2、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以“科技活动周”、“艺术周”、“读书周”、“法制教育周”、“群体活动周”为载体的各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每学年开展“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充分显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成果凸显出来。1998年随着高中段第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校的省级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高中大语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先后启动,开设XX年“朝花文学社”应运而立,从此,活跃于浙北大地上的一支文学队伍诞生了1,社团建设的发展。从XX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决定在文学社的基础上广泛发动,不断推

3、进学生社团建设。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全面推开,学校构建起探究性学习整体推进模式,为社团活动课程化奠定了基础。XX年下半年,全省高中从一年级起推行新课改,在新形势下,把我校8年来的社团建设成果再扩大,就显示出它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为此,我校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社团建设特色化”的新思路,把文学队伍建设扩展到文体、科技、社交等多支队伍的建设。开设实验超市,建立起23个社团,学生报社、广播电视社、同伴教育社、爱心社、文艺社、书画社、励志宣讲团等相继建立,学生参团率达50%。环绕着学校办学的特色形成系列进行深人的探索和实践,把我校的社团建设推向高潮

4、二、“社团建设课程化”的实施过程国家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又为我们的社团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开设作了明确指示:“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XX年,我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社团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被中央教科所批准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的社团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XX年,我校依托社团建设推出了“德清一中社团建设课程化"新方案1,调整“

5、社团设置与分类”。为了保障“学生社团与兴趣类选修课程整合模式”的实施,根据社团的性质和活动类型进行调整分类,以便于分层管理第一类一一学科兴趣类:活动重在学科知识与课外延伸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如各学科的竞赛辅导等第二类一一文学艺术类:活动重在人文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如文学社、诗社、学生报社、励志宣讲团、文艺社、书画社,等等第三类一一实践感悟类:活动重在认知、感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同伴教育社、阳光爱心社、广播社、德仪社、“绿之荫”环保社,等等第四类一一科学技术类:活动重在科学实验、科技制作,增

6、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如实验超市、航模、天文社、数码时代,等等第五类兴趣活动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开拓视野,如集邮社、摄影社、心言手语社、弦舞吉他社,等等第六类——运动竞技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竞技水平,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特长,自愿报名,每人限报一个社团,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参团活动率2,安排“特色社团课程"。以“三结合”整合模式,即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团活动与兴趣类选修课程相结合,建立校本选修课程。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是每周三下午3课时。每月第一个周

7、三下午为班团活动时间,第二个周三下午为社团活动时间,第三个周三下午为研究性学习时间,第四个周三下午为兴趣选修课程活动时间。除班团活动外,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兴趣选修课均为同一社团成员。大的社团可分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开设选修课程,形成全校师生容易操作的活动时间。分散是指双休日(一般在周日下午)及寒暑假时间。加强过程管理,形成社团活动课程化规律。学校每年一次大型社团活动;各社团每学期一次规模活动,每月1一2次小型活动课程3,实施“社团活动案例研究”。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自身发展的特点,申请加入某一社团,社团活动成了展示自己爱好

8、与技能的广阔舞台。但以往的活动大多处于随机的、无序的状态,缺乏系统的活动计划,使社团建设处于低层次的活动状态。国家级课题组的建立,使社团建设出现了转机,把社团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