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

“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

ID:5576451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_第1页
“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_第2页
“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_第3页
“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问题导学”研讨课体会“问题导学”研讨体会  听了六节研讨,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师“导读”、“导思”的意识增强了,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交流,用说表述自己的思维(尤其是后几节),但由于教师开放意识的不够,使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仍是教师有形或无形的引导下的转变,仍然摆脱不了教师牵着走的痕迹。下面我将结合几节,谈一谈如何在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堂更加生动、开放。  一、生动的堂,离不开交流互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实现良好的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首先,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为交流提供平台,教师应尽可能的设计开放的问题,兼

2、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针对这一问题都有话可说,这样才能从头上让学生张嘴说话。其次,对于过程性的表述应让学生多说。如,霍老师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在算理和计算过程的环节上指名多名学生回答,赵老师在教学有多余条的应用题时,让学生说算式的表示的意思,说为什么不用多余的条解决问题,边画图边说,小组互相说,指名说,整节学生的回答此起彼伏,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堂的主人,看到了学生灵动的思维在交流中闪现。最后,教师的语言感染着学生。一个热情澎湃,满情激情的教师,她的学生必然为之鼓舞振奋,堂的氛围会在教师语言中不断的升华。体现最明显也是最全面,也是

3、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杨老师的,她将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她的激情充满着堂,所以她的学生的兴致的高昂的,气氛是浓厚的。另外,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不仅敢说想说,而且会说。如计算教学要求学生对算理的表述有条有理;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连续完整;应用题教学思路表述简明精练,这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二、改变学习方式,离不开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所教学的六节中,多数的属于依照“问题导学”依次进行,而李老师教学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则传承了以前的一种“问题”教学模式,由学生提出的疑问引领堂教学,在解决这些问题

4、的过程中不断地达到对新知的理解。同样是以“问题”导学,所不同的是前者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的,学生是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下学习新知的,而后者的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是在做学生的服务者,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排忧解难。  从这一点看,显然多数教师的“问题导学”的理念没有后者开放,但我认为一节好,要做到“收放自如”、“调控适当”,如果前面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开放,而后面仍然是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环节中跳跳去,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问题导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形成一种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设问导读”表面上看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

5、生走,但实质是一个“引路图”就和迷路者的“地图”一样,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尽可能的以开放的思维引领学生学习。  不同的型,究竟用哪种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都不是绝对的一个版本,如计算这样简单的型,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尝试,发现问题再纠错,必要时结合实例理解,重点在大量的练习;概念比较难于理解,如果没有教师“设问导读”的引导,可能学生的学习是无效的,只会用书中概括的一句结论回答老师,至于概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根本理解不到,再后也许教师还是要一步步揪着学生前行;再如,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日常经验较多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已经

6、知道了什么?开始教学……等等这些,都无定势。  三、如何适当的体现思维含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  在听了赵老师《有多余条的应用题》后,由一个环节的设计,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在始赵老师是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例题和复习题中条的不同,从而引出“多余条”,指出计算的是“人”而不是“球”,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只要知道什么信息就可以求出问题”,再后就是男女生的游戏(第一组3位女生,第二组2位女生,第三组4位男生),让他们上台,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解答,重点是多余条的练习。  我在想,第一,多余条的本质是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考虑的条,是否多余要

7、由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而由复习题到例题,教师是将多余条通过对比直接加入的,学生能从对比中一眼识别出谁是多余条,可以说有了前面的基础,后面的例题在判断和解答时,相对要容易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后的游戏设计,我认为稍显简单了些,由于比较直观,相对例题说要简单,因此,我觉得应将游戏放在前,问题的设计上,先是没有多余条的再是有多余条的,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解答正确后再出示例题让学生思考,自已通过分析找到多余条,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当然,我对低段教学和学生不太了解,这样做可能难以实现,效果不一定好,只是由此想到我们的数学堂,

8、增加思维含量,让学生真正的动脑筋在思考问题,让教学设计始终抓着学生的思维,达到对知识深刻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