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

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

ID:55776777

大小:18.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5

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_第1页
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_第2页
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_第3页
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之等渗性脱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等渗性脱水(isotonicdehydration)特点:水、钠呈比例丢失,血钠140-150mmol/l,渗透压280-310mOsm/l1、原因和机制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2、病理生理变化(1)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2)循环血量?,Ald和ADH分泌?;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如果仅补水,未补钠,?低渗性脱水3、防治原则:葡萄糖盐水四、水肿(一)概念(Conception)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发生在体腔内、称为积水(hydrops)(二)分类(Class

2、ification)分类方法较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按照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按照发生的原因分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按发生的部位分皮下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三)发病机制(Mechanisms)正常人组织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于体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过多,即以上平衡失调。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血浆和组织间隙之间体液的平衡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静水压(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  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胶体渗透压(促使

3、组织间隙液体回到毛细血管内的力量)  淋巴回流:回流组织液十分之一  正常组织间液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回流,其机制为:动脉端有效流体静压[30-(-6.5)]>有效胶体渗透压(28-5)血浆滤出生成组织间液。静脉端有效流体静压[12-(-6.5)]<有效胶体渗透压(28-5)组织间液回流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剩余的组织间液须经淋巴回流。如果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即使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1)毛细血管血压血高  全身或局部的静脉压升高是毛细血管血压开高的主要原因。升高的静脉压逆向传递到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端,使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流体静压随之升高,血浆滤出增多,且阻止静脉端回流,组织

4、间液增多。如右心衰竭上、下腔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取决于血浆白蛋白含量,任何原因使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渗压乃至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组织间液增加。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肾病患者尿中丢失蛋白过多等。(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正常微血管壁只允许微量蛋白通过,血浆白蛋白含量6-8g%,而组织间隙蛋白含量1g%以下。如果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减少,组织间隙蛋白增多,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隙水和溶质潴留。引起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因素很多。如炎症时、炎症介质组胺、激肽使微血管壁内皮细胞微丝收缩,内皮细胞变形,细胞

5、间隙增大;缺氧、酸中毒可使微血管基底膜受损等。(4)淋巴回流受阻  正常情况下,大约1/10的组织间液经淋巴回流,组织间隙少量蛋白经淋巴回流入血循环。即使组织液生成增多,淋巴回流可代偿性增加有抗水肿的作用。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干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不仅组织间液增多,水肿液蛋白含量增加,称为淋巴性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道被成虫堵塞、引起下肢阴囊慢性水肿。乳癌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引起前臂水肿。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正常人钠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体液量维持恒定。钠水排出主要通过肾脏,所以钠水潴留基本机制是肾脏调节功能障碍。正常经肾小球滤过的钠,水若

6、为100%,最终排出只占总量的0.5-1%,其中99-99.5%被肾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主动吸收60-7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受激素调节、维持以上状态为球管平衡,肾脏调节障碍即球管失平衡。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障碍都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情况下,一方面动脉血压下降,反射性的兴奋交感神经;另一方面由于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酮固酮系统,进一步收缩入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炎性渗出

7、物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这些因素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目前认为在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时,除了肾血流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外,血管紧张II增多使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其结果是肾血浆流量减少,比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更显著,即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增高,滤过分数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