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学生提问的处理.doc

分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学生提问的处理.doc

ID:55913116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4

分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学生提问的处理.doc_第1页
分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学生提问的处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学生提问的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课堂提问的处理【课例】电学的第一课,我们探究出了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有一帮同学已经在下面讨论,还看到小黄笑得最夸张。我故作镇静的说,小黄,你有什么新发现?结果他说,这电荷怎么有点像我们人类,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但是“基佬”怎么解释呢,同种电荷也会相互吸引吗?果然,我就知道他提的不是什么好问题,我从没查过同种电荷有没有相互吸引的可能性。我只能正色回答道,“基佬”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的不同,同种电荷是否相互吸引我们可以课后再查阅资料。请问你现在还有其他疑问吗?

2、没有想到他接连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干嘛总是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丝绸摩擦橡胶棒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经常都会有学生提出来,我只要请同学上台来实验一下就可以了)2、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能起电吗?(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早有准备;最让我吃惊的是第三个问题)3、物理课本中对物体是否带电的定义太模糊了,你看,物体带了电,也叫带了电荷,一个物体不是一直都有电荷吗?那它不就一直带电吗?小黄同学的问题一抛出来,大家立刻掌声一片。我意识到这同学确实经过思考才提出这个问题,现在没有故意捣乱。以前我讲到这里只简单介绍摩擦起电的本

3、质:物体一些电荷发生了转移,导致正负电荷数目不相等,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一直没有强调“物体带了电”跟“物体有电荷”是两码事。于是我高度表扬了小王大胆质疑的精神,我还乘机说到,我们要向小黄学习,只有做到细心地研读物理课本,熟悉物理学上的一些专业术语,才有利于物理科的学习。后来,我找了小黄聊天。了解到班里很多同学都觉得物理很难学,不想学。但是小黄文科较薄弱,但是对物理很有兴趣,所以很想表现自己,只有在物理课上才感觉自己很厉害,想做物理科的“学霸”。了解这情况后,我跟小黄约定,课堂上的40分钟是很宝贵的,提出好问

4、题对我们大家的学习才有帮助,以后有了好问题可以举手。但是物理的学习只顾提问也不行,还要有一定的解题训练,掌握解题技巧,争取拿高分。真正的“学霸”是各科平衡的,你的薄弱科也不能落下。其实文理科也是很有联系的,很多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你学习文科的劲头跟学习物理的劲头一样足的话,我相信你的文科会有起色。小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下来,在好问、好学的小黄带动下,班里的学风慢慢形成,同学们都想着要提出好问题、拿出好题目跟大家一起研究。遇到答疑课,我进去班里就很难出来了。中考时,班里的物理平均分比区的高出近30分。现在回

5、过头来反思,我的课堂还要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课堂中学生的提问,首先要肯定他的勇气。其实,初中的物理课堂有很多有趣的实验,爱思考的同学都会有疑问。学生能在课堂中站起来,提出疑问,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我要肯定他的勇气。2、针对所提问题有选择性的表扬。如果提什么问题都一味的表扬,很容易滋生学生有事没事发问的心理,提出一些和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浪费时间。3、灵活处理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对于能及时解答的提问,有时可以请同学回答;如果不能及时解答,可以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探索,扭转被动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