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素材.doc

2013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素材.doc

ID:55944638

大小:10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7

2013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素材.doc_第1页
2013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素材.doc_第2页
2013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素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素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新材料作文“伪君子”导写及例文题目“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据记载,魏国国君魏国向孔斌询问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瑕的君子,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那么鲁仲连勉强算一个。”魏王摇头道:“鲁仲连恐怕也算不上,此人表里不一,他的行为举止都是强迫自己做出来的,并非本性的自然流露。”这时候,孔斌说了一句挺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即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这么做下去,到最后习惯成自然,就成了君子。阅读以上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2、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点拨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尽管百花齐放,各种形式无所不有,但新材料作文仍然是重头戏。新材料作文凭借其灵活、开放等特点备受人们青睐,应该成为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命制本题,原因之一就是在形式上与高考命题趋势保持同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深入解读材料、多角度精准立意的能力。原因之二,是基于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考虑。毋庸讳言,当今社会,“好人”难当,“好人”寥寥。究其原因,一是一些人公共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水准每况愈下,见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者不乏其人。近期以来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的小悦悦连续被车辆碾过而十八个路人不闻不问、66岁的

3、老人龚维裘在距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门口仅二十米的地方摔倒而医院却不予施救等事件让人震惊。在如此背景之下,难得有一些良知未泯的人或慷慨解囊,或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解人倒悬,却招来少数人的冷嘲热讽,甚至讪笑打击,以“作秀”“伪君子”等恶语相伤。这些“正人君子”们是否想过,就算是“作秀”,也是一种善举,他人也受益多多呀!试想,中华泱泱大国,如果人们连“秀”都不愿“作”,恐怕真的会“国将不国”了!命制本题,意在唤醒人们的良知,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唯如此,才能树正气,去邪恶,构建和谐美满的社会。原因之三,是通过本题的写作,考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象,考生要明辨是非,洞察善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因此,命制本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异构思、超常立意。解读这道命题,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命题指向,做到立意准确,直抵靶心。作文材料的解读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明确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即命题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顺着这种倾向去思考,就可以准确把握命题意图。例如本材料中魏国国君询问“谁是天下高士”,当孔斌推荐鲁仲连后,魏王认为鲁仲连的行为举止都是装出来的,摇头否定。这时材料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这时候,孔斌说了一句挺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里的“挺经典”,明显表露出

5、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即对“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观点持赞成肯定态度。那么,文章的立意就要跟这种观点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否则,就可能有偏题离题之嫌。孔斌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材料里作了清楚的注解:“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这么做下去,到最后习惯成自然,就成了-3-君子。”这个阐释表明,凡事(从材料中可知,所做的一定是善事)只要去“做”,无论事大事小,不管真心假意,就值得肯定,即古人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的“做”,还必须注意一个“量”的问题:做做停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行,一定要“不停地这么做下去”,这样,“无心”就可能变成“有意”,

6、并且成为一种习惯,“伪君子”就变成“正人君子”了。倘若如此,真是善莫大焉,何乐而不为呢?就体裁来讲,虽然命题要求“自定文体”,但本题文体的选定还是有倾向性的。材料里,对鲁仲连其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魏国国君摇头否定,孔斌大加推崇,孰是孰非,真理只能在某一方。考生对这两种观点要去伪存真,并且要让读者心悦诚服地站在自己一边,就必须以理服人。因此,写作本题的最佳文体应该是议论文。当然,构思一个故事,写成寓言、记叙文或小小说,委婉含蓄地表现“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主题也未尝不可。在文体的选择上,还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便于发挥自己特长的才是最好的,即所谓文无定法,灵活

7、是金。解读本题要防止两个误区:一个是被魏王的话牵着鼻子走,大谈“表里如一”“自然之美”等,这样就曲解题意,本末倒置,难脱偏题之虞。要清醒地认识到,魏王的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并非本题的命题意图;要全面解读,分清主次,不可断章取义,以偏赅全。另一个是概念含混,对“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做”有好坏之分,本命题的前提是“做善事”,如果不顾于此,“善恶”不辨,就可能背离题意,误入歧途,甚至得出荒谬的结论,给人留下笑柄。例文“面具”后的自我当虚伪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