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ID:5597625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9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1页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2页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3页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4页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搜集15例颅底脊索瘤中,斜坡型6例,蝶鞍型3例,颞枕区型2例,广泛型2例,鼻咽型1例,蝶窦型1例,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病灶MR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病变内可有囊变、出血、钙化灶;MRI的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

2、系。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有9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提示有病变复发征像。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浸润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颅底脊索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5-0074-038颅底脊索瘤系胚胎期脊索组织残留而形成的少见先天性间叶组织肿瘤,占脑内肿瘤的0.3%左右,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轴部位,以颅底和骶尾部常见[1],具有低度恶性、局部侵蚀特性,是易侵

3、犯颅底骨质和颅神经的肿瘤[2]。本文着重研究颅底脊索瘤,常起自斜坡中线部位,而且常累及邻近脑干、颅神经、周围血管等结构,术后复发率高,有较高死亡率[3]。磁共振三维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特征,非常明确显示病变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目前已经成为诊断颅底脊索瘤最好的诊断方法[4]。笔者搜集我院及外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病例,旨在分析其MRI特征,提高MRI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5年1月~2013年3月经我院及外院神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5.7岁

4、,男女比例1.5∶1。平均病程2.8年。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痛、进行性颅神经损害(外展神经最易受损)、长束征,可有颅内压增高。1.2方法15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Avanto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15例患者于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SE序列,矢状位T1WI定位,常规横轴位扫描,FOV:152×230,FSET1WI(TR429ms,TE11ms)、T2WI(TR4000ms,TE97ms),采集次数4,矩阵448×274,层厚6mm,间距18mm,对比剂经静脉快速注射后,行横轴位、矢

5、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2结果2.1部位病变主要位于斜坡及其周围区域,本组病例发生于斜坡6例(40%),蝶鞍区3例(20%),颞枕区2例(13.3%),病灶广泛无法确定具体部位2例(13.3%),其他2例(13.3%)。2.2形态、大小病变形态呈大小不一不规则形、类圆形、分叶形,其中有9例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边界欠清晰。病变位于斜坡的病灶较小,大小约2.1cm×2.4cm×3.3cm,位于蝶鞍区病灶较大,大小约6.3cm×7.2cm×9.7cm。2.3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8MR表现为T1WI等信号

6、为多(图1),亦可见低、高混杂信号,其中5例出现短T1信号,骨质受肿瘤侵犯时,T1WI上骨皮质无信号区连续性中断,肿瘤组织部分或全部取代正常髓质信号(图3-2、3-4)。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图2-1、2-2),其中可见线状、斑点状及结节状低信号。弥散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如有中心囊变坏死则呈低信号区(图4)。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不均匀、较均匀强化(图3,1-4),大部分呈蜂房样强化,轻度不均匀强化5例,中度不均匀强化8例,中度较均匀强化2例。有文献报道,脊索瘤动态增强扫描以颗粒状强化和延迟缓慢持续强化为其特征性改变[5,6](

7、图3-4),是由于肿瘤血供不丰富及肿瘤细胞或黏蛋白有吸附聚积Gd-DTPA分子的作用所致。2.4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发生于斜坡6例,其中3例局限于斜坡骨质,呈膨胀性改变;3例病变主体位于桥小脑角池,仅少许骨质受侵,肿瘤向后推挤脑干变形,椎基底动脉受压,可有相应症状出现;3例发生于鞍区肿瘤包绕垂体,突入鞍上池,视神经交叉受推挤,出现视神经压迫症状,侵犯蝶窦、后组筛窦;2例鞍旁肿瘤累及同侧或两侧海绵窦;1例向前侵犯鼻咽部,向下生长,咽后壁推压前移,向后生长推压脑干。1例侵犯蝶窦及后组筛窦,突向鞍上池,视神经受压推挤,一侧海绵窦受累。1例侵犯

8、后颅窝、环枕骨。部分术后随访复查,见局部反复或/且邻近结构侵犯。3讨论8关于脊索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人类DNA序列图谱的构建可以通过DNA分子的分析来识别特定基因组区域的丢失或扩增[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