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

ID:56059608

大小:4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5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求答案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一】下课铃声响了,其他班级的同学纷纷走出教室,男女学生笑语喧哗,做着各种运动和游戏,充分享受这课间休息的轻松与快乐。然而在某一教室里,一位教师似乎没有听到下课铃声的鸣响,依然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眼看这课间10分钟就要过去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都有抱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讲课压堂所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案例二】  在一堂观察玉米的课上,一位男同学凡是听见有人说发现了一条虫子,他都要跑过去观察。老师在课上并没有制止,只是在下课后,老师单独留住了这位男同学,请他帮助收拾玉米,然后

2、说,你对虫子很感兴趣?同时也指出了上课还是不能东跑西跑。最后老师拿了一本昆虫类科普读物借给这位男同学。  请评价该老师的教育方法。  【案例三】  例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例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3、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  学生轰然发笑。  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案例四】  下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捣乱?”  生甲:“我不知道……也许是想开开心吧,如果课越上越乏味,我们就开始想做些别的了。  师:“但你们并不是每节课都捣乱,为什么有时很安静,有时却扰乱课堂秩序呢?”  生乙:(学业成绩还不错)“只有在你能捣乱时才会捣乱。”  师:“这话是什么意

4、思?”  生乙:“只有在你已经懂了的情况下,才会去捣乱。”  师:“你就没想到你们扰乱课堂秩序会影响其他同学吗?”  生乙:(咧着嘴笑,表示这不是他们的问题)……  师:“你认为在课堂上捣乱是不是能表现出你比别人强?”  生甲:(是生乙的朋友,而且成绩不如生乙,也不象生乙那样聪明)“是的,我这样认为。”  通过以上对话,你对学生上课捣乱行为有何认识?对你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  【案例五】  2001年中考中,A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为45%,B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为39%,A校中张老师所带的(3)班共45人,有2

5、3人考入了重点高中,(3)班的升学率为51.1%。于是:A校校长在多种场合发言时说,A校教育质量明显高于B校。张老师则认为自己所带的(3)班升学率明显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为学校的升学率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您对上述说法作一评价。  【案例六】  某校初中二年级的一位学生,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在放学的路上看到电线杆,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数起电线杆的根数,回家时记不清电线杆的数量,会感到寝食不安,烦恼不已。上学的路上,会反复想“家里的门可能忘记锁上了”,然后跑回家看一遍,有时会重复几次。在家里看到用液化气烧饭就会联想到家里会

6、失火,心里非常害怕,有时会制止父母采用明火。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以后,他主动找班主任进行心理咨询,班主任十分热情,在查询大量资料和请教有关心理专家之后,进行了耐心地心理指导,经过一段时间,该生的心理障碍基本排除。为此班主任十分高兴,在一次班会上,谈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以这位同学为例,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心理诊法。  请问该生所患的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疾病?你对班主任的做法有何评价?  【案例七】  下表是某专家研究设计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见下表)中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满分10

7、0)  【案例八】  某校一位领导赴外地参加了一次“创新教育研讨会”。回校后作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并谈了两点感想:(1)我们必须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新,否则就会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当我们还在搞应试教育的时候,人家就开始开展素质教育了,当我们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家已经转变到创新教育的研究了。因此,……(2)我们必须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否则素质教育就难以实施,更谈不上创新教育了。因为……  请您对这位校领导的两点感想,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作简要的评析。  【案例九】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提前2~3

8、分钟进教室,这已成了他的习惯。他对自己每节课都提前进教室的原因作了如下描述:  我走进教室以后,主要观察谁和谁在一起,谁在和谁讲话,谁被大家撇在一边,谁被大家高看一眼。我也观察每个学生如何活动,如何说话,如何控制自己,在座位上保持什么样的姿势,在做什么事情。我还经常不拘形式的找一些学生闲谈,了解他们班级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准备情况和接受程度,有时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