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doc

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doc

ID:56065312

大小:8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doc_第1页
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doc_第2页
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的科举制度摘要:屮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作为屮国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面,总的來说弊大于利。关键词:科举内容形式积极消极影响一.科举制度综述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就是分科选举的意思。科举制度的基木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來选拔人才。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完善于唐代,再经宋、元、明三代而定型,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历时一千三百多年。1.科举制度的演变屮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

2、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屮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屮央,废除九品屮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來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來。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Z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屮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

3、,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Z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木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科举制发展到清代,口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木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2.各朝科举制度的内容和形式从隋朝开始,备朝科举考试科li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

4、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冃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M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科举除了特制科忖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耍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备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项目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场学政巡冋案临考场(府、县)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京城贡院(礼部)皇宫(宫殿)

5、丄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钦并大臣皇帝参加者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屮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H期三年之内两次了、卯、午、酉年八月,桂榜乡试次年三月,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第二名/2・10名为亚元/榜眼第二名f//探花■■1¥1二.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1.政治上具有进步性,给庶民以出路,巩固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是在魏晋九品屮正制的基础上发展起來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它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第观念而采取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公开考试方式。为人才的脱颖而岀划定了同一起

6、跑线。在汉代,实行察举制,由官员把所谓品徳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员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但这种方式的选举大多被有势力的世族大姓及豪门所把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屮正制,同样被豪门世族所把持,容易消弱屮央集权的统治。所以从政治上看,科举制度的实行满足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收到了集权屮央,巩固政权的效果,从而加强了政权的统一和集屮。它以考试为统一标准,想做官的人都全力以赴地去适应这些标准,这就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公开、平等的仕进Z路,刺激与网罗了大批屮下层知识分了,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从而调

7、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权的稳定。2.科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备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各类学校就更加发达了。明朝南京国了监学生多达9000人,是15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清代府、州、县学的教官就有4000多人,府、州、县学及私塾的学生,大概有上百力•人。科举极大调动了广大学了的学习积极性,对形成屮华民族刻苫学习的优秀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人数的增加,学校教育的发展,导致对经、史、了、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书

8、籍需求增加,文化得到普及。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提高,使备类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广泛流布,这样就大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1.对国外选官制度的影响屮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拔官员制度,因而对东亚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口、朝、越三国模仿屮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但对于三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水平的捉高,都有积极的作川。屮国的科举制度不仅东传口木、朝鲜、越南,而且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